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1203 / 1339
18031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音乐
《你们抗日我欢迎》系七里海抗日游击区开辟人员编唱的歌曲之一。当时,有的人心里仇恨日寇,但又不敢对日寇作斗争,特别是一些富裕农户,害怕日军报复,不敢接纳接触抗日工作人员,因此,抗日工作人员针对这些人,编了这首讽刺歌曲,组织抗日积极分子在群众中...
18032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音乐
汪精卫不是中国人是李亚光忆唱、张德钰记谱的传唱歌曲。
18033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音乐
骂汉奸唱英雄是李亚光忆唱,张德钰记谱的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18034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音乐
骂汉奸唱英雄是李亚光忆唱,张德钰记谱的抗日歌曲。
18035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音乐
歌词中的“九月十三日”,是公历1944年10月29日。这一天日军火烧田辛庄后,张春第(抗日村政权教育委员)沿用《苏武牧羊》的曲调,填写了歌词,田辛庄和周边百姓广为传唱,激发了人们对日军的仇恨。传唱人多日久,出现多种唱法。这一唱法是赵清文、尚...
1803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文学
《蚝山》是清代诗人崔正音所作的一首诗。
1803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文学
《初难食贻元十八协律》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一首诗词。
1803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建筑
真武庙始建于宋朝,坐落在七里海区域潘庄村北,称之为北庙,又称玄天观。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三部分,全部建筑均为木制框架青砖瓦结构,大小建筑共有七十二条房脊,无论是正殿还是配殿,无论是高脊还是低脊,七十二条屋脊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都互不遮掩,层层...
1803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文学
《夏雾银鲜》是明代诗人范兆祥所作的一首诗。
18040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文学
《修潘庄石桥记》是孝感人所作的一篇碑记。
18041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建筑
潮白新河乐善橡胶坝:从1973年开始,宝坻区为了蓄水,在其境内依次修建了引泃入潮口朱刘庄15孔低水闸,胡各庄18孔低水闸,里自沽18孔拦河闸,完全切断了潮白新河上游的来水,除汛期行洪外,潮白新河常年无客水入县境。潮白新河为行洪河道,设计河底...
18042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建筑
扬水站:七里海扬水站分为东海和西海扬水站,东海扬水站指的是1980年5月在建成七里海东海水库时就已经形成的一项配套工程。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共建有两座分别为一扬和二扬,按潮白新河走向通常习惯称之为南站和北站。设计装机容量各为20立方米/秒...
18043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建筑
七里海东海水库第二扬水站(又称北站),坐落在七里海湿地核心区,潮白新河左岸,七里海东海水库的西北角,承担着向七里海水库蓄水以及周边乡镇村队农田灌溉、排涝和调剂水源任务。时隔30余年,因泵站建筑物严重破损,机电设备陈旧老化、性能下降,存在着严...
18044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建筑
七里海东海水库第一扬水站(又称南站),同样坐落在七里海湿地核心区,潮白新河左岸,北淮淀乡乐善庄村北。该站与库区中的第二扬水站赋有同样的使命,主要承担七里海水库及曾口河两岸农田排水任务,排水面积2万亩,灌溉面积1.25万亩。由于建设年代已久同...
18045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建筑
七里海西海扬水站(淮淀泵站),坐落在七里海湿地核心区,潮白新河右岸,北淮淀村北津唐运河与潮白新河交口处。2010年,在七里海湿地保护性开发前提下,依托七里海湿地作为景观河道对游人开放。为了科学利用适时调蓄水源,确保津唐运河旅游观光与西七里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