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1191 / 1339
1785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大陶罐。质地:泥质灰陶。时代:战国。通高41厘米口径18厘米平底。底部有小方格纹。1973年出土,田庄坨遗址。
1785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陶罐。质地灰陶,小口,圆唇短颌,折腹,印有云纹、环底底部有条纹。1968年出土,田庄坨遗址。
1785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陶网坠。两种类型,一为长6.5厘米,宽3.5厘米,厚30厘米,呈长方形状。一为长6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呈长圆形状,四周印有两道系槽,为渔具用品,色呈红色。1968年出土于田庄坨遗址。
1785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陶纺轮。泥质灰陶类,直径为6厘米,厚0.1厘米,中间有穿孔,印有布纹。为纺线用具,1968年出土于田庄坨遗址。
1785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戳记口沿。为夹砂灰陶部分口沿,有“大富牢罂”模印记4字,“大富”为“吉祥”语,“牢”为坚固,“罂”(即甖)为“罐子”。长10厘米,宽6厘米,1967年出土于田庄坨遗址,为这一代少见带字器物。
1785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沟纹砖。长31.5厘米,宽15厘米,厚5.2厘米,一面有数条深沟,俗称沟纹,质地坚固。为汉代砖,1980年出土于双坨遗址。
1785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绳纹砖。长17厘米,宽10厘米,4.7厘米厚,一面印有绳纹,为宋代砖。1979年出土于双坨遗址七郎墓地。
1785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瓦当。瓦径为17.8厘米,印有千秋万岁(部分已残),1956年出土于大海北村的“西城顶子”遗址,属汉代。
1785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四采瓶。时代,宋,高31.5厘米,腹径6.5厘米,瓶颈带有四采,釉为青色。1977年12月出土于淮淀扬水站工地。
1786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木船。宁河县芦台镇大尹村北津塘运河古河坡处,距地表深约为5.2米处。霸县信安公社海河民工营挖河时,发现木船一条。大小和现代船体一样,挖土时,已与泥土不分。同时发掘出战国时期铜戈和小刀,推为战国时期木船。
1786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器物
鼎。发现于宁河县丰台镇。该鼎为铜质,两耳三足,鉴定年代为西周时期。
1786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天尊阁。又名太乙观。位于县城芦台镇北30公里,丰台镇南村。自成院落,座北面南。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该阁为清代初期康熙年间重修(建造年代记载不详),据《丰润县志》载:“太乙观在丰台中,有文昌宫、灵官殿,又有楼房三叠,上为...
1786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宝塔寺。位于芦台镇内北街东部。此寺原有山门、前殿、后殿和配殿组成两进跨院,有钟鼓二楼,面积3600平方米。供奉如来佛像等。明天启、清乾隆、嘉庆时均重修。始建年代不详。建国初期被毁,现有石碑一通,记嘉庆时修寺经过,碑呈长方形楷书字体,碑体完整...
1786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兴隆庵。位于岳龙镇岳龙村内。时代:清代。清顺治六年始建,乾隆时重修,建筑有大殿、山门、配房组成,面积约540平方米。1976年地震被毁,现有乾隆《重修兴隆庵记》石碑一通,记修葺经过,清乾隆十四年立,记载顺治修建,乾隆重修事宜。
1786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建筑
关帝庙。位于大辛乡江洼村内。时代:清代。始建年代不详,乾隆重建,有殿房6间,分供佛像和关羽像,毁于1976年,现存同治修庙碑一通,记载集资捐款而刻石立碑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