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0085条
基础文献
27条
析出资源
4647条
图表
4186条
人物
4010条
机构
336条
事件
3135条
地名
61条
专题
1182条
作品
2444条
实物
57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天津市宁河县志:19...
宁河文史资料·第一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寧河名人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宁河县志
古代巨泽七里海
7·28天地震20周...
清初良相杜立德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
红色记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淡出视觉的记忆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宁河文化
七里海
红色记忆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四集)
宁河政协志
清代侍郎廉兆纶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烽火硝烟的岁月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1169
/
1339
17521
回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17522
互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17523
代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代饮:既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不能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饮。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17524
罚酒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17525
《中国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专题知识
《中国龙》制作耗时一年零三个月,全长3.3米,高1米,运用两万多棵直径7毫米的精致高粱秸秆,每根高粱秆的直径都必须严格要求,误差不能大于0.2毫米。切刻四十多万次制作而成,2010年10月,《中国龙》在天津大学冯骥才艺术研究院北洋美术馆展出...
17526
宁河县传统舞蹈舞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舞狮,又称“狮子舞”、“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舞狮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舞狮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舞狮...
17527
宁河县传统舞蹈飞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飞镲”是宁河沿海渔民集音乐、舞蹈、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 宁河飞镲大约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起源于沿海各乡镇渔民当中,每当春秋渔汛到来,欢乐的人们齐集海边,表演飞镲以示祝贺,后来以祈祷出海丰收平安为主要特征。1949年前,此会还有...
17528
宁河县传统舞蹈舞龙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的节目之一。宁河县的舞龙灯主要分布在宁河镇、潘庄镇、丰台镇、大北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此会,最初是因干旱求雨想以舞龙来祈求神龙,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7529
宁河县传统舞蹈高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高跷源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 据说从前沿海渔民打捞鱼虾时,是踩着两根木棍下海。趁涨潮时捕捞,退潮时就踩着两根木棍回来。每获鱼虾丰收,就连扭带唱,表达欢快的喜悦心情。后来又吸收了戏曲故事来丰富自己的表演。
17530
宁河县过街秧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秧歌队伍在走街串巷过程中的舞蹈形式。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街道宽窄组成若干纵队,以行进速度边走边舞。 过街秧歌的特点是:动作统一、步伐整齐、队伍壮观。为此,舞蹈动作力求简洁。节奏以行进速度为准。步伐走走跳跳,以走为主,不断前进。
17531
宁河县场子秧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秧歌队伍遇有适当场所或门市、住宅迎接时,便打圆场大扭一番。有时扭一阵后,停下来唱秧歌。 场子秧歌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故事内容,人物具有典型性格。在舞蹈动作上,比过街秧歌复杂多变。场面调度有较好的画面或构图。
17532
宁河县花灯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宁河县大北村花灯会,缘出一对落难艺人夫妇的热心传艺。它的经过是一段动人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17533
宁河县游西湖花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游西湖花会,又称“旱船”、“跑旱船”,根据《白蛇传》故事而编演,此花会主要分布在芦台、宁河、板桥等乡镇。也是宁河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每年正月演出,观众都为演员的俊秀,道具装饰的华丽、美观而倾倒。
17534
宁河县篓子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宁河县的篓子灯花会主要分布在芦台、宁河、丰台等各乡镇。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会中最后一拨儿演出的一道会,“篓子灯”也叫“避瘟盛会”。篓子灯寓意是人们祈祷新的一年远离瘟疫,去邪避鬼。
17535
宁河县农时生产类谚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五月不耪地,六月干生气。 六月六,看谷秀。 立冬不砍菜,冻了你别怪。 白露不伤镰。 高粱不能种重茬,种了重茬全苗瞎。 二月清明一片春,三月清明一片冰。 暑伏冷,一个豆粒收一捧。 春打六九头,粮食遍地流。 五九六九开河看柳。 七九不种麦,八九...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