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310 / 669
463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慈湖先生(杨简),生于1141年,卒于1226年,字敬仲,慈溪人(也有说法认为他是鄞迁慈者)。南宋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是“心学”的创始人陆九渊的弟子。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后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富阳主簿、乐平县知县、国子博士、朝奉郎官...
463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朱熹,南宋著名教育家,对杨简的才德十分赏识,曾向朝廷推荐杨简。
463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陆九渊,南宋哲学家,是“心学”的创始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心,即“本心”。他强调修养功夫应致力于保持本心,反对失去本心。
463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北宋
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科举制度逐渐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他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亲自参与殿试,通过当面对话选拔人才。
464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李昉,翰林学士,曾权知贡举,即临时负责科举考试之事。在周坦参加的那次科举考试中,他担任了主考官的角色,但因被指责卖人情、取舍不公允而遭到贬谪。
464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徐士廉,南宋时期的文人,因对科举考试中的不公现象不满,与徐铉等人一起击登闻鼓,状告李昉卖人情。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最终与宋准等人一起被录取。
464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卢多逊,翰林学士,在赵匡胤就科举考试中的问题征询他的意见时,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赵匡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64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北宋
宋准,973年的进士状元,作为新录取的进士之一,他与其他人一起在讲武殿谢恩,成为赵匡胤当面对话的对象。他也是周坦科举考试中的同榜进士。
464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邵泽,南宋时期的文人,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但因内侍的干预和赵匡胤的偏好,最终未能夺得状元,而被定为榜眼。
464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王爚,南宋官员,曾任秘书少监,因失职被周坦上疏揭发而被罢免为福建提点刑狱。
464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杨栋,南宋官员,曾任太常少卿知建宁府,后任成都制幕。因元兵来时载库存珍宝先遁,被周坦上疏揭发而被罢免官职。
464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包恢,南宋官员,转运判官,因渎职不法行为被周坦上书揭发。
464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董宋臣,理宗的贴身内侍,善于观言察色、拍马逢迎,深得皇上欢心。他与权臣丁大全勾结,弄权纳贿,无恶不作,人称“董阎罗”。他的恶行引起了周坦的强烈反感,并遭到了周坦的弹劾。
464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丁大全,南宋的权臣,与董宋臣勾结,共同作恶。他与董宋臣、阎贵妃联手,向理宗皇帝进谗言,进一步加深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
465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三期 | 时代: 南宋
阎贵妃,南宋后宫的一员,与丁大全和董宋臣勾结,共同向理宗皇帝进谗言,对朝廷的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