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305 / 669
456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陈镇波,浙江瑞安县林垟人,地方文化学者和教育家。他出生于1927年,八岁丧母,由外婆抚养长大。1949年毕业后参加革命,入行政机关工作。1954年调任平阳县小学教师,后来调平阳二中任教。1957年因政治原因被错划为右派,经过二十年的农村劳动...
456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洪天遂,(1903-1981),是一位出生于瑞安市的医学家,曾先后在多个医疗机构担任要职,包括黄埔军校入伍生部少校军医、南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第八后方医院院长、河北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医学院解剖学教授,同时曾协助筹建中山医院。1938年,他...
456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宋恕,生卒年不详,中国近代的一位重要启蒙思想家。他以颜习斋、黄黎洲等为传承者,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著有多部作品。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高议》,其中包括《申周学》、《重孔问》、《君道》、《吏道》、《子道》、《妇道》等篇章。他的思想观点具有新奇...
456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林景熙,元代的诗人,诗集名为《白石樵唱》。他的诗多以物比兴,表达对出处、人伦、世变和怀旧俗的思考。他的诗并不苟作,每一首都经过深思熟虑。
456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章祖程,他是林景熙的同里,对林景熙的诗集《白石樵唱》进行了注释。他的注释受到了历来的高度评价,被认为辞义兼得,精审居多。他对林景熙的诗有深入的理解,注释中常常揭示出诗中的深层含义。
456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吕洪,明代的文人,为林景熙的文集写了序,名为《霁山先生文集序》。在序文中,他描述了林景熙在元兵破宋后,与郑朴翁等人一起收集宋帝遗骸的事迹。
456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吴瞻泰,他是清康熙时期的文人,为汪士鋐刻本的《霁山集》写了序。他看到了题注中关于林景熙收集宋帝遗骸的内容,并误认为这是章祖程的注释。
456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汪士鋐,他是清康熙时期的刻书家,刻印了包含吴瞻泰序的《霁山集》。
456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冯彬,他是嘉靖时期的刻书家,他的刻本保留了章祖程的注释,但可能进行了任意的割裂。
457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当代
钟锡华,生于1938年,平阳县昆阳镇人,畲族。北京大学教授,中共党员。他从龙湖小学、平阳县小毕业后,连续就读于平阳一中、瑞安中学。1956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1960年毕业后被留校从事教学工作,并兼任全国光信息处理与全息专业委员...
457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当代
张和光先生,百岁老人,居住在坡南街的蔡桥头,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善良。他坚守着“和善至诚”的处世原则,并以“光风霁月”的品格修身养性。他的生活理念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为首要任务。张先生以郑思恭等乡贤...
457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东晋
许逊,许逊字敬之,河南汝南人,曾任湖北旌阳县令,有政声。
457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南宋
叶衡,字延微,号宜休居士,坡南人。
457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当代
王理学(1876-1950)在五十三岁时写有一首《正月八日,谒荆山许旌阳七十二韵》,回忆了二十年前上山求雨的事。
457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时代: 当代
梅仲微(1907-1987),字子卿,鳌江镇人。青年时为生计所迫,闯荡南洋,最后漂泊到荷兰,历尽艰辛,创办事业,团结侨胞,为维护侨民正当利益而奋斗,曾连续五届担任旅荷同乡会会长。他热爱祖国,曾为家乡建设捐献巨资。此题铭刻于民国三十五年,是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