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300 / 669
448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马允元先生(1922-2006)是平阳县一位备受尊敬的民主促进会会员和民进平阳支部委员。世居平阳县城西直街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平阳支部委员、县政协老委员、中华诗词学会暨浙江省、温州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工商银行平阳支行...
448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时代: 当代
林诚镜(1930-2004)道长,俗名嘉兴,平阳昆阳镇北门大地埕人。平阳道教协会首任会长,1950年至1967年间担任平阳东岳观住持。 他在东岳观接受道家文化熏陶并通过师长指导和自学掌握针灸医术,擅长治疗各类疾病。在政治动荡时期,他坚守对...
448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陈肖粟,参与了1969年在平阳县组织的知识青年支边活动。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知识青年被要求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支援建设,掀起了支边支农、上山下乡的热潮。作为第三批知青,他被派往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这场支边活动是长达数年、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
448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孙瑞庆,七十年代的插队知青,为庆贺插队落户三十周年,他与其他知青们相聚于泰顺县罗阳城,畅叙彼此的人生经历。他描述了当时的插队政策和背景,揭示了那个特殊时期对知青产生的影响和挑战。在七十年代,受“文革”及林彪“四人帮”等事件影响,国家面临经济...
449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黄宝磊,参与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的纪念活动,与当年的战友们欢聚,并追忆了支边经历时的感慨和思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投身上山下乡运动。由于站错了队伍,他被分配到国营农场,并卷入了当时政治运动中保守派和造反派的冲突...
449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伍兆澄,曾在文革时期插队生活的知识青年。他在前爿山茶生产队接受再教育,与牧童结为师徒,在农村劳动中学会了挑担转肩。通过参与文艺活动,他初涉文艺创作,对农村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结束插队后,他前往江西冶金学院深造,但一直怀念前爿村和农民朋友。改...
449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周景标,知识青年,回应毛主席的号召前往黑龙江省插队落户,经历了艰苦的生活。他曾在黑龙江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尖山子公社东红大队工作,学会了种田、锄草、盖房子等生活技能。周景标在北大荒经历了艰难的岁月,参与开荒生产和军事训练,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449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张君,一位插队下乡的待业青年,原本不是“知青”或“三届生”,但响应毛主席的“上山下乡”号召前往水头公社(镇)插队。他在亩半生产队劳动,承担重活、脏活,努力工作并得到表扬。然而,面对生产队口粮不足的困境,他挑战体力劳动和艰苦生活,不仅自力更生...
449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张中达,一位于1969年九月九日从温州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插队落户的知青。他和其他知青乘坐专列来到七台河,定居在一个小山村,开始适应新的生活。在临时住所里,他们和当地人共进晚餐,展示着他们在不同地方的生活经历和技能。张中达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积极...
449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林胜祝,是一位在上世纪60年代参加知青运动的知识青年。在那个年代,他响应党的号召,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起上山下乡,到农村和边疆地区奉献青春热血和理想。他家庭条件贫寒,住在温州市区的斗室里,家里每月只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计。在兄弟中,他的...
449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林树,活泼开朗的年轻知青,大家的开心果,善于唱歌传递情感,内心孤独,追求爱情,早熟的恋爱观念,逃跑被严惩,遭受非人折磨和虐待,选择自杀结束生命,坚持清白而终,留下让人痛心的故事。与他有着密切关系,共同经历生活和困境,展现信任和互相帮助的友谊...
449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林斌,一个凄惨而不堪的往事中的人物,萦绕在记忆中数十年,代表着那个荒唐年代的一部分。与叙述者同姓,名为树,是叙述者的少年好友,一起去了大兴安岭支边。身高大约一米七三,体形微胖,有大大的眼睛和直直的鼻子,长相挺英俊。爱美赶时髦,喜欢打扮,穿着...
449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李其松,在1970年10月23日参加一群知识青年前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行动中的成员。这群少男少女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渴望和为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义无反顾地离别故乡,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前往边疆支援建设。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绿色宝库和林木生产...
449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陈敦席,在1970年所在的四团九连参与了一次奋勇堵决口的事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清晨,他被紧急集合号声惊醒,得知附近的大渠决口后,毫不犹豫地跟随连长和战友们奔往堤坝发生事故的地点。面对被撕开十几米宽大口子的大渠堤坝和黄河水的猛烈倾泻,处...
450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时代: 当代
张炳月,是一位来自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成员,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艰苦生活和工作。他描述了兵团所处地区的严苛气候和艰难环境,以及自己和团队在城市中学生的身份下承担成年人工作的辛勤劳动。他们面对极端天气、简陋的生活环境和营养不良的饮食,努力适应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