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2496 / 2677
37426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芝山三亭是指芝山上明代建筑的三个古亭。 芝山位于漳州市区西北隅(今漳州一中后面),山上三个古亭是: 威镇亭(后改名万寿亭),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嘉靖十九年(1540年)重建为八角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又重修。 甘露亭,建于明嘉靖十六...
37427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仰文楼位于漳州中山公园内,即漳州市图书馆后楼,原是历代漳州府衙的后楼。清康熙年间,漳州知府魏荔彤为纪念朱熹任漳州知府时昌盛文风而将府衙楼房改建为仰文楼,此后,成为漳州文人的活动场所。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成立了闽南...
37428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遗址
在今新华西路东侧,一座有二十六级石阶的古楼房,即东门月城楼遗址。解放前曾长期作为“卫生楼旅社”,建国后一度作为“龙溪县公安局”,现改作宿舍民居。
37429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原是在开元寺前,即今市委门前路口,过去这里是城壕的末端,金水桥就是建在濠沟西边的最末一个桥亭。据史载,金水桥明代知县钟宣改建,但是在拆城后,濠沟填塞为路,桥也同时被毁。
37430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于青年路尾,接大通北路处,桥面上建祠。南边祀明正德知府陈宏谟,北边祀明万历知县沈昌期。至清乾隆期间,这两个祠和桥亭都已毁废。解放后,壕沟东西两边覆盖并建房,东边建牛奶站,西边是农机公司的门前通路。
37431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原名中清桥,桥面上有亭,所以过去都叫北桥亭。这座桥初建于唐、宋嘉定年间,桥毁坏,郡守郑昉重修,改用石砌,并增高六尺,宽二丈,改桥名为庆丰桥,并勒庆丰桥三字于石。宋淳祐三年(1243年)郡守章大任用土给予填平。到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知府...
37432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桥在今新华西路的中段、西河墘边的一间饮食店,这就是桥亭的旧址。据说,乾隆三十三年,桥亭被火焚圮,而后里人陈飞龙重修。但是几经寒暑年代更易,桥面上建筑也随之改建。现在这段壕沟尚能畅通,而民间对东铺桥的名称已逐渐淡薄,把这地段称为东铺头或新华西...
37433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简称东桥亭。唐元和十年(816年)桥建成时,适逢龙溪县(当时漳州为龙溪县治所在地)周匡物第一个中了进士,因此,这座桥取名为‘名第桥”,明万历年,改桥名为东清桥。过去有三清桥的传说,因为北桥、东桥和西桥的桥上均有亭,所以民间亦称东清桥为东桥亭...
37434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址在观桥顶,即今南面壕沟已覆盖一段作为微型公园。北面也有一段盖房子,还有一段留空着,瑞京路这段又填盖了。 据传天庆观原名开元观。是唐贞元十二年(796年)漳州刺史李登从漳浦旧州治开元观移建于漳州城西。(今区干休所楼房)俗称天公庙。天庆观的观...
37435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旧名登仙桥,惯称西桥亭。与东清、中清两桥都是明万历年间闻名的三清桥之一。桥北面有亭,它同中清、东清桥亭一样奉祀观音佛祖。1908年,光绪戊申年,漳州发生特大水灾,西桥亭被冲毁,佛祖庙倒塌,只剩下后墙半截,塑身佛祖一尊,灾后这尊佛祖任其日晒雨...
37436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这座桥原是在知照巷的东边。由于知照巷屡建楼房,壕沟也被填塞建起楼房,因此洗马河桥在几十年前就拆毁不存在了。
37437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这座原是在海道衙门后,即今瑞京路东头原海道后街,与公府街相通。据志书记载是唐元和丙申年建,所以桥名称丙申桥。宋淳熙丙申年又重修,明弘治十五年,在桥上建祠,祀知府姜谅。姜谅浙江嘉兴人,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来漳任知府,他到任后,漳州遭水患...
37438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太古桥经历代进行维修,现仍完好。桥下壕沟流水通畅。据志书载,明代知县吴楷曾经改建,是市区内一座最热烈、行人往来最多的桥,现在桥的东西两端道路也以这座桥而得知。
37439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据志书载龙眼营桥是在城东偏南,现在龙眼营地名尚在,而龙眼营桥却无痕迹可寻。
37440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原在南台街边的壕沟上,过去这个地域叫西沟池,因此这座桥称西沟桥。西沟桥是用九条大石板搭建的,在桥的东面立一石碑刻有‘南无阿弥陀。”桥面石板比两边道路稍低,过桥时须下坡,解放后,桥的两边建造厂房,西沟桥不再有通道因而拆除。以后兴建华侨新村,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