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2424 / 2677
36346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天宠重褒坊,在东门中街西段。“为明万历甲戌科进士沈鈇父、敕赠南京户部主事沈玺立”。
3634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百岁坊,在圣祖街北段威惠王庙前左侧。建于万历八年(1580年),系“明万历庚辰秋为冠带寿民沈仲选立”。沈仲选时年百岁,朝廷下诏建坊,以旌其门。
3634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父子进士坊,在诏安县前街西段县政府之左,建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为“嘉靖丙辰科胡文、万历丁丑科胡士鳌”父子所立。胡文,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任过云南按察司副使,其子胡士鳌,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进士,任过山东青州...
3634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诰敕申貤坊,在东门中街西段尽头,紧靠文昌官(文化馆)东侧,建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为敕赠奉直大夫知县加知州沈一鲤立。沈一鲤之子沈水,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举人,任过临江府同知。沈一鲤以子沈水封赠文林郎、广西融县知县,后晋赠奉直大...
36350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关帝坊,在诏安县前街西段、西亭佛寺西侧。始建于天启五年(1625年),系西门内关帝庙的庙坊。在坊匾正面横书“关帝坊”的两旁,有“知诏安县事楚荆朱训、南诏所印张绳武同立”的直书小字,匾背面书“正气行在”四个大字。后因风雨损坏,清乾隆五十八年(...
36351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功覃闽粤坊,是崇祯年间,“福建广东乡缙绅士民同为大总戎郑芝龙立”。坊匾东面书“功覃闽粤”,西面书“声震华夷”。时郑芝龙任南澳副总兵,“海上诸贼俱为所并”,海氛一度比较宁静,故立坊颂之。
36352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节孝寿慈坊,在秀篆镇埔坪村坪石自然村后山坡。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儒士游养周之妻黄氏立。单檐歇山顶式加两坯,三层,通高6米,宽5米,面阔3间,4根方形石柱镌刻楹联3副。
36353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节孝坊,在南诏镇县前街中段。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为故勇士洪生妻许氏立。单檐歇山顶式,三层,通高5米,面阔1间,2根石柱镌刻楹联1副。
36354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劲节凌霜坊,在红星乡下河村。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故儒士张卢妻未婚守节沈氏立。单檐歇山顶式加两坯,三层,通高5米,宽6米,面阔3间,4根石柱镌刻盈联2副。
36355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景区
节孝传芳坊,在白洋乡白石村附近祥云大路旁。建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为故儒士沈汝舟妻吴氏立。单檐歇山顶式加两坯,二层,通高4米,宽4.8米,面阔3间,4根石柱镌刻楹联2副。
36356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畲歌原是畲族民歌。诏安原是畲民住地,唐时,南下开疆的河南人进入闽南后,畲民逃进山区洞里(也有的流入潮汕),居住在诏安的乌山至广东凤凰山一带。之后,虽逐渐为汉人同化,但畲歌却因深受人民喜爱而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诏安的一种主要歌种。它歌词优...
3635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洗佛歌用诏安方言演唱,曲调清新明快,旋律优美。产生的年代与佛教的兴起分不开。人们为了纪念释迦牟尼脱俗成佛,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各寺庙案供佛像,焚香祈拜,用香水洗佛身。这一天称为“洗佛节”。随后,一些和尚下街串巷化缘,手捧菩萨偶像到各家巡家门,...
3635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客家山歌是分布是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和红星等地的客家人爱唱的山歌,内容丰富生动,语言朴实含蓄,比喻新颖活泼,情歌是客家山歌的主要部分。在旧社会里,它是青年男女倾诉相互爱慕之情,冲破封建枷锁的精神武器。客家山歌的形式大多是7言4句为一首,...
3635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龙船鼓歌又称“贡王歌”。过去,北关广美庙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起到端午节的每天晚上,群众都列队敲锣打鼓,沿街徐行,高唱歌曲。歌唱队列是:2人高举庙宇灯笼为前导,其次是一群手执小旗子的队伍,接着是2人抬大鼓,由击鼓者领唱,敲锣者伴唱,帮唱的群众尾随...
36360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专题知识
小调又称小曲,多由外地传入,受本地语言和民歌、戏曲音乐的影响,别具风格。诏安历史上曾有小曲馆(包括唱昆曲、南词),演唱者多是外地人。曲调有《灯笼歌》《怀胎调》《补缸调》《叹五更》,曲目有《大小争风》《烟花告状》《十八摸》等。以前的“楚南”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