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0313条
基础文献
39条
析出资源
8428条
图表
3511条
人物
1589条
机构
758条
事件
3008条
地名
57条
专题
724条
作品
2184条
实物
1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西青文史第四册
西青文史 第五册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杨柳青的老买卖
西青区年鉴1997
西青文史 第九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杨柳青木版年画
西青文史第一册
西青年鉴2006
杨柳青人赶大营史实
西青区年鉴2000
杨柳青民间传说故事
西青区年鉴1998
杨柳青砖雕
杨柳青剪纸
西青文史第七册
西青文史第二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年鉴2012
杨柳青石家大院
西青文史第十册
西青区年鉴 2002
西青年鉴2017
杨柳青民居石雕图录
西青文史第八册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杨柳青历史故事三题
大寺镇志
杨柳青
李七庄乡志
西青文史第三册
杨柳青寺庙
西青区年鉴1999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西青年鉴2013
杨柳青古今兵战传奇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1192
/
1355
17866
送聘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过嫁妆订亲后,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财物,多是粮食、衣物等。一般穷户事先讲好给几石玉米、几石高粱或多少钱。结婚前,女方将陪嫁品送到男方(也有迎娶时一块带来的),俗称“过嫁妆”。过嫁妆时一般都抬着去,有两抬的,四抬的,最多有十二抬的。若正月结婚必...
17867
做被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送日子结婚前,男方找公婆健在、儿女双全的全科中年妇女2人或4人为新郎新娘做被褥,被角上放些枣和栗子,意为早立子。婚前两三个月内男方要将择定的婚期写成鸾书,由媒人送到女方,俗称“送日子”。女方认定后就不准更改了。俗传改了婚期死婆婆。
17868
接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接亲时男方要带一提匣,内装“四彩礼”,四彩礼为哪些东西,各村大同小异。 1、“剃骨肉”,即用四根相连的筋骨及肉。取母女分离如肉之离骨之意。 2、“宽心面”,即自擀的宽面条儿,取让女方母亲放宽心,女儿嫁后不会受气受罪之意。 3、4个苹果,取四...
17869
迎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接新娘的轿或车入村后,男方出门迎接,新娘到婆家门前,男方有人把大门插上,隔着门缝问新娘是大脚还是小脚,女方有人答是小脚后方给开门,此举谓之“拦门”。新娘跨进大门后,有人把一块糖填入新娘口中,谓之“甜头儿”。女方一干人入室,男送客可在洞房稍坐...
17870
背桶子、挂门帘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女方送客中有位10岁左右的男童,给新娘背尿桶子。凡新娘陪嫁之物,下车时都要由男方接过来,尤其这背尿桶子的更不可慢待。如若不接或接得迟了,背桶子的男童就有权掀开锅盖,把桶子放在吃饭锅里,给男方造成很大的难堪。挂门帘者多由新娘的妹或侄女担任,进...
17871
拜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转天按择定的时辰拜堂。拜堂时桌上供天地神像,摆弓、箭、斗及果、酒、香、烛等。旁边贴大双喜字,新娘的腰中揣上铜镜。新郎新娘以跪叩礼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毕,引新娘入洞房,新郎用秤钩将新娘的红盖头布钩下来。忙活人端上4个煮熟的饺子,让新娘...
17872
闹洞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洞房花烛夜入寝前,有闹洞房逗媳妇的习俗。有的村分大小,即不许长辈逗,有的村3天不分大小。入寝前由嫂子们给焐被,从进门到结束处处念喜歌,说逗笑的话。如进门时说“一撩门帘把头抬,天上的凤凰飞进来”,或说“连生贵子跟进来”、“屋里坐着个狗尿台”。...
17873
坐三天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新娘到男方家后,要盘腿坐3天。3天内不许出门,不许上厕所大便,所以新娘婚前在娘家多吃些鸡蛋之类的营养品,到婆家只喝点水,不吃饭,以便闯过这一关。
17874
倒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死者绝气谓之“倒头”,绝气前,晚辈要守候在身旁,谓之“送终”。此时要禁止儿女哭喊,以免老人不忍离去而延长“倒气”之苦。
17875
上床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死者在弥留之际,由儿、女、媳辈为其擦浴净身,剃须发,然后为其脱下旧衣,更换寿衣。在绝气前搭到停尸床板上。尸首停在床板上,一般讲究“下铺金,上盖银”,还要蒙上蒙脸布,将头枕、脚枕摆放停当。最忌讳的是让病人死在炕。上床板前还要在死者身下摆“七星...
17876
报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人死后,床板前放上桌子,点着长明灯,上香,摆上米饭、糕点等供品,立即派人到亲友家关信,谓之“报丧”。给未婚夫(妻)家送信儿,一般把“白孝”置于门口或窗台上,再报出姓名、地点。
17877
殃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殃榜也称“桌前纸”,用灰或白纸剪成。每张纸斜分4段相连,其张数与死者年龄相等(一般都虚几张)。将殃榜挂于大门口,男挂左侧,女挂右侧,直至入殓时取下。
17878
奔丧、吊纸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长辈死后,其子女不管身处何方,得信后火速回家,奔丧的至亲一进村即放声大哭。人死后乡邻亲友携纸钱前往吊唁。入棺前吊唁者多为女性,由儿媳、女儿等陪灵。转天入殓后男性亲友吊唁,由男性遗属陪灵。
17879
孝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孝服能告诉人们着孝者的身份。死者的嫡系子孙披麻戴孝,旁系子孙只戴孝不披麻,长子、长孙的孝帽上有结儿,孙子的孝帽上有一个红叶儿,曾孙的孝帽上有两个红叶儿,外孙子则挂蓝叶儿。凡未婚之亲着孝服均以红作标志,如未婚儿媳是顶红、白箍子条儿,着红、白孝...
17880
报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长子手捧面罗,内装高粱、麦麸、酒和黄纸钱,其他亲人随长子后痛哭前行,到本村土地庙祭祀。如此一日三报,直到入棺为止。报庙的参加者都要脱掉一只鞋,如父母都已亡故要脱掉两只鞋。报庙回来的路上见到长辈要跪下磕一个头,意为替死者谢罪(免罪),所谓“孝...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