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632 / 669
946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渔鼓,是从闽南传入的一种独具风韵的曲艺形式。广泛流传于平阳、苍南、洞头等地的闽南话方言地区。渔鼓演唱方式有两种,一为”门头词”,一为唱传书,都由一人单独演唱,生、旦、净、末、丑一身兼。渔鼓伴奏乐器简单,只有一鼓一板。鼓为一截长80厘米,直径...
946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徽调(皮簧)是和剧的主要腔调,分西皮和二簧两类。西皮激越奔放,长于表现欢悦、奔放、激昂的情绪,有正西皮、反西皮之分。正西皮有原板、摇板、流水、导板、哭板、慢垛子、紧垛子等板式。反西皮只有原板和摇板两种板式,和剧中使用较少。 二簧分正二簧和...
946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滩簧是和剧的主要唱调之一,多用来表现生活小戏,伴奏乐器以二胡为主,配以三弦、扬琴、琵琶、月琴等。滩簧的唱调有原板、中板、流水、紧板、索调、尾声、美人调、慢板、叠板等形式,部分唱调有男女宫调之分。 滩簧的文体一般以七言、十言两种句式为唱辞的...
946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和剧所唱之乱弹,与瓯剧一样同为温州乱弹腔。和剧用于演唱的乱弹唱调,根据主要乐器的散声、定弦、调高的不同,分为正乱弹与反乱弹两类。 正乱弹以正原板、二汉两个互补的主干唱调与辅助唱调和腔调组连成套,为“双唱调板套”体。正原板、二汉及辅助唱调流...
947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和剧中旧有一类戏,称为“时调戏”。时调者,时兴之杂调戏也,这类戏有《打花鼓》、《浪子踢球》、《走广东》、《荡湖船》、《卖花线》、《小放牛》等。今时调戏早已极少单独演出,其唱调大多数用作插曲。
947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单皮鼓:造型与其它剧种的单皮鼓类同,司鼓者为乐队指挥,演奏时用双签击鼓点指挥全场。
947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板:又名“三粒”,因用三块檀木或红木制作而得名,由司鼓者兼司,演奏时以左手击板,右手执签,用于唱腔或演奏乐曲时击打重拍。
947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扁鼓:较单皮鼓小,扁平面,单面蒙皮,架在单皮鼓架上,由司鼓者兼司,用于乱弹中一般的流水、紧板及较轻快的乐曲。
947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抱月:长方形木梆,中间挖空,呈双层,发音较三粒板粗,架在单皮架上,由司鼓者兼司,其作用与板略同,但一般多用于情绪比较激越的场合。
947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鼓:使用较多,由司鼓者兼司,用于气氛激烈或隆重的场合。
947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吊钗:架于大鼓上方,用于比较强烈的乐曲,一般多为散板的第一音,和大鼓同时发响,有时也作为风、雨、水声的音响效果。
947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特大锣:又叫“筛锣”,锣面直径为一米或八十公分等不同规格,发音低沉,余音长,用于威严或悲壮的气氛,如祭祀、拜印等场合。
947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脐锣:又叫“凸锣”,锣面大小规格不一,锣中间一小块突出奶状,所以又叫“奶头锣”多用于寺庙、宫廷音乐及其它特殊音响效果。
947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锣:用于配合各种文武场面,文场所用大锣月面较大,武场所用大锣月面则较小,又叫“武锣”,专人演奏。
948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铙钹:与京钹规格同,多用于武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