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84 / 4093
5746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本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1968年以前亩产均在150公斤以下,从1968年到1977年则在150公斤以上、200公斤以下徘徊,1978年跃上了233公斤,1979年提高到272公斤,从1983年开始亩产均在350公斤以上;总产量从19...
574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1)陆稻;(2)大豆;(3)红薯;(4)小麦;(5)杂粮
574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烟草本县自明末从福建引进烟草种子及栽培技术,至今已三百余年历史。清代中期,县内植烟风气极盛,全县农民普遍争用肥田植烟,并出现租赁土地及雇工买肥种植烟草现象。民国时期,黎川仍为全省晒烟重要产区之一。据调查统计,民国16年前后,全县常年烟叶产量...
574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蔬菜在保留传统种类、品种的基础上,近二十年来又陆续引进了一些外地新类别、新品种;由于栽培技术的改进,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也逐步提高,收获季节也有所延长。1987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32819亩,总产量38039吨。1990年播种面积364...
575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如“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等。1987年,全县青饲料播种面积为1440亩,播面亩产1774公斤,总产量2554吨。1990年播种面积4502亩,总产量6516吨。绿肥:本县绿肥播种面积,历年来时多时少,据统计资料载,最少年份全县仅...
575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畜禽养殖用青饲料,除采取野生植物和利用食用蔬菜残剩物外,还有部分专用种植。如“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等。1987年,全县青饲料播种面积为1440亩,播面亩产1774公斤,总产量2554吨。1990年播种面积4502亩,总产量6...
575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绿肥播种面积,历年来时多时少,据统计资料载,最少年份全县仅255亩(1953年),最高年份则达130427亩(1979年),多数年份均在2万亩以下。1987年全县绿肥实际播种面积51586亩,收获面积仅46129亩。1990年播种面积4...
575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变革耕作制度清代至民国时期,本县90%以上的农田全年只种植一次水稻,冬季多休闲,属一年一熟制,仅有与南城县毗邻的西坪乡境内沿黎滩河畔有小面积的双季稻栽培;另有沿三条主河西岸的少量冲渍土农田,在栽种一季早稻或中稻后接种晚大豆,属一年二熟制。建...
5754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至民国时期,本县90%以上的农田全年只种植一次水稻,冬季多休闲,属一年一熟制,仅有与南城县毗邻的西坪乡境内沿黎滩河畔有小面积的双季稻栽培;另有沿三条主河西岸的少量冲渍土农田,在栽种一季早稻或中稻后接种晚大豆,属一年二熟制。建国后,开始逐...
575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1.稻——稻——肥三熟制:除一些年份由于红花草种子不足,绿肥面积减少外,从60年代末起,实行这种耕作制的面积每年约为12——13万亩。 2.稻——稻——油三熟制:每年约2——3万亩。 3.稻——豆——肥三熟制:每年约2000亩。 4.稻——...
5756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由于农民长期沿袭传统的栽培技术,种田水平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本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长期停留在每亩150—200斤之间。建国后,党和政府在着力进行农村生产关系改革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领导和组织农民不断改进农作物栽培技...
575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至1987年,全县双季稻播种面积达16万亩以上,1990年播种面积为166915亩。1964年9月召开全县1000余人参加的三级干部大会,专门讨论和布置扩种红花草,同年,红花草播种面积达9万余亩。1965——1981年,全县每年种植红花草面...
575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推广双季稻后,稻谷品种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大面积推广杂交稻栽培后,使稻谷产量猛然上升。1990年全县杂交稻栽培面积达226406亩。1954年起用南特号、莲塘早。1958年改用更新南特号、陆财号、赣农3425、赣农5636等。19...
575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期,本县属一季稻区,水稻品种全属老式高秆农家品种,如麻壳红、麻壳白、石上粘、光头红、芋头红、八月白、淮禾、百日早、重阳糯、过冬糯等。50年代推广双季稻后,稻谷品种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大面积推广杂交稻栽培后,使稻谷产量猛然上升。199...
576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本县无陆稻种植记载,1953年,时任本县县长的李云台亲自联系从浙江引进,适应于旱地,山地栽培。厚村为主要产区。现仍有少量栽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