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1386条
基础文献
31条
析出资源
28024条
图表
7735条
人物
5302条
机构
2780条
事件
9753条
地名
585条
专题
2279条
作品
4372条
实物
52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抚州农家美食
莲乡山水
趙醒儂传
抚州检察志
大岗镇志
连城鄉誌
临川区志(1987-...
抚州特色养殖业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东乡县志
王荊文公詩箋註
汤显祖与罗汝芳
抚州地区粮食志
上顿渡镇志
临川文化史
宜黄县志
黎川县志
走遍抚州
南城县志
临川市企事业单位组织...
金溪县志
崇仁县志
广昌县志
抚州金融志
抚州市志:全5册
乐安县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湖南乡志
南丰县志
抚州特色农产品
唱凯镇志
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70
/
4093
5536
老革命根据地——黎川县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解放黎川。作为联系中央苏区和闽北苏区间之纽带的闽赣根据地的中心地带,黎川在当时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2年冬至1933年春,红军总部曾设在黎川,12月30日,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在...
5537
黎川地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黎川地属侵蚀丘陵,武夷山脉巍然雄踞于县境之东部、东北部及南部,使该三面连绵隆起之势,渐次向中部及西北部倾斜。境内峰峦起伏,山地广阔。全境地势平均海拔在400米左右。最高处为本县德胜关地区与福建省泰宁县交界处之杨家岭,海拔为1513米;最低处...
5538
黎川县的气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黎川县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温在17°—18℃之间。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5.9℃;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8.9℃。历年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8.5℃。年无霜期从2月下旬到11月下旬约278天。年均日照时间为1776.6小时。...
5539
黎川县的自然资源与农作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黎川县拥有多种类型的自然资源,经过积极开发,已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但目前利用率还不高,生产水平较低,继续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农业经济的潜力相当大。林业用地190万余亩,占县境总面积的73.5%,农业人口人平林业用地12.03亩;宜林地但...
5540
黎川县的矿产资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矿产资源中以瓷土储量最大,且品质优良,种类齐全,仅日峰镇、社苹、德胜关三地区的瓷土储量就达560万吨。石英石、高岭土、钟长石英矿和石英砂矿等储量均达10万吨以上。金属矿主要有钨、锡、锌、银、铜、铝等,但储量不多,仅钨、锌有少量开采。
5541
大事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宋绍兴八年(1138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宋高宗下诏分南城县东南五乡(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设置新城县,辟黎滩镇为县治。
5542
建置区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黎川县的东兴、永城两县的兴废;区划与行政设置;县城乡镇;省属德胜关综合垦殖场
5543
第一章 建置沿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置沿革黎川历史悠久。文物工作者曾在我县境内发掘出商代文物——斝和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器、陶片等文物60多件。由此可以推定,距今3000多年前黎川人民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繁衍。江西地区处在孙吴政权统治下。孙吴政权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
5544
第一节 东兴、永城两县的兴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东兴、永城两县的兴废 〔三国〕 东汉末年,各地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不休,遂演变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江西地区处在孙吴政权统治下。孙吴政权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力量,坚持与魏蜀对峙争雄,采取了大增郡县的措施。一时江西地区新增了5个郡,35...
5545
第二节 新城县的建立及沿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城县的建立及沿革 〔南宋〕 在北、南宋之交,江西地区由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南迁而人口激增。近水平原之地开垦已尽,人口逐渐移向山区开垦梯田,出现“大田耕尽,却耕山”的局面。宋书《陈孔休记》中载:南城、南丰二大县,绵地数百里,人口40余万。...
5546
第三节 县名为黎川后的沿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6年,废道,黎川县直属省。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20年,江西省划为13个区。黎川县属第七区管辖。〔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6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黎川,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人民政权机构——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隶属中...
5547
第二章 区划与行政设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封建社会时期宋绍兴八年,新城县建立,下设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5乡。明代,设7个区,区辖4个坊、50个都。田东一区,辖4个坊2个都;东南二区,辖10个都;东北三区,辖5个都;西南四区,辖8个都;西北五区,辖5个都;丰义六区,辖13个都...
5548
第一节 封建社会时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宋绍兴八年,新城县建立,下设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5乡。田东一区,辖4个坊2个都;东南二区,辖10个都;东北三区,辖5个都;西南四区,辖8个都;西北五区,辖5个都;丰义六区,辖13个都;东兴七区,辖7个都。清代,设4坊5乡,乡辖50个...
5549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分城区及开诚、布公、集思、广益4个乡,继之以东、南、西、北易4乡名。 民国18年(1929年)废乡设区,划城区和一、二、三、四、五、六7个区。区设区公所,下设闾邻。 民国20年(1931年)废闾邻,区下设保、甲,几个...
555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区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10月,全县设5个区,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1952年增设城关区和七区。区下设乡、街,全县共93个乡、5个街。1953年改城关区为城关镇。1957年3月,恢复区建置,设立窑下区、茶亭区、熊村区、中田区、宏村区,并对乡级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