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59 / 4093
5371
迎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男家备“花轿”,由媒人、亲友、乐师陪同前往迎接新娘。女家赐宴毕,新娘沐浴更衣,“上脑” 、“施粉”之后,盖巾蒙首,由父(或长兄)抱上轿启程。花轿乘夜而行;轿至男家,停于门首。新郎“施粉”、“吃交杯酒”毕,女傧相搀新娘下轿,至厅堂作揖,入洞房...
5372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升吊厅堂设灵堂。死者尸体取仰卧位停放厅堂东侧,头朝神龛,脚抵天井。儿女、媳妇披麻戴孝,亲友备香烛、背席吊丧,瞻仰遗容。开茔请“堪舆师”觅“风水宝地”为基地。掘墓穴时,先由孝子跪地用锄掘土三下,甩锄于身后,土工接着掘进。偷丧、享堂出殡之日拂晓...
537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送终老人逝世,儿孙跪床前号哭举哀,随后向亲友报丧。升吊厅堂设灵堂。死者尸体取仰卧位停放厅堂东侧,头朝神龛,脚抵天井。儿女、媳妇披麻戴孝,亲友备香烛、背席吊丧,瞻仰遗容。开茔请“堪舆师”觅“风水宝地”为基地。掘墓穴时,先由孝子跪地用锄掘土三下...
5374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土葬最为普遍。明代厚葬,一般墓穴都用条石封顶,墓壁以青砖、石灰浆砌,内棺外槨。棺四周放大量石灰、木炭以防腐。清代以来只掘穴或钻洞埋棺,立碑开茔堂。 火葬僧尼死后以木柴焚尸,骨灰入坛,置寺庵“祖堂”。现干部逝世也有火化者。 悬棺葬古越先民以石...
5375
拜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厅堂备酒宴,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四拜亲属长辈,长辈受拜,回赠“拜礼”。然后夫妻对拜。当日,还有“坐财”、“祭轿神”、“吹怀胎”、新娘“游厨”以及“闹新房”等繁琐仪式。次日,新娘“试厨”,洗手作羹汤。
5376
回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婚后第三天,夫妻同往岳父母家,谓之回门安娘心,但须当日赶回。
5377
送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老人逝世,儿孙跪床前号哭举哀,随后向亲友报丧。不报丧,不往吊。
5378
升吊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厅堂设灵堂。死者尸体取仰卧位停放厅堂东侧,头朝神龛,脚抵天井。儿女、媳妇披麻戴孝,亲友备香烛、背席吊丧,瞻仰遗容。
5379
开茔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请“堪舆师”(俗称“地理先生”)觅“风水宝地”为基地。掘墓穴时,先由孝子跪地用锄掘土三下,甩锄于身后,土工接着掘进。
5380
入殓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打河水给死者洗脸,每个孝子洗三下;替死者穿“寿衣”,一般是衣七、裤八;装尸入棺,安放殉葬物,南宋用皈依瓶,明代至今用子孙盘;盖棺、关封,打“子孙钉”。
5381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出殡之日拂晓“偷丧”,将灵柩抬至厅堂外禾场上或村庄水口。富裕之家则将灵柩停放厅堂数年才出葬,称“享堂”。
5382
出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由“堪舆师”择吉日出殡。早餐后,乐师奏哀乐,道士(或僧)绕棺诵咒“圈丧”三匝,孝子、孝女、孝媳等披麻戴孝与戴孝服帽的亲属尾随道士“跟丧”,孝女、孝媳痛哭。接着列队出殡:引路(散路钱)、号炮(吹长号、鸣爆仗)、锣手、乐师、长女持哭丧杖“扫露水...
5383
上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请僧道念经超度亡灵。富者做道场达七日八夜,贫者只一日两夜。
5384
守孝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葬仪结束,孝子守孝三年,其中七七四十九天为重孝期,不拆祭坛,孝子不理发修面,不搞娱乐活动;每逢七朝,上供哭灵。
5385
土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最为普遍。明代厚葬,一般墓穴都用条石封顶,墓壁以青砖、石灰浆砌,内棺外槨。棺四周放大量石灰、木炭以防腐。清代以来只掘穴或钻洞埋棺,立碑开茔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