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1386条
基础文献
31条
析出资源
28024条
图表
7735条
人物
5302条
机构
2780条
事件
9753条
地名
585条
专题
2279条
作品
4372条
实物
52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宜黄县志
汤显祖与罗汝芳
临川文化史
上顿渡镇志
抚州地区粮食志
王荊文公詩箋註
抚州检察志
大岗镇志
抚州农家美食
趙醒儂传
莲乡山水
抚州特色养殖业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东乡县志
连城鄉誌
临川区志(1987-...
湖南乡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乐安县志
抚州市志:全5册
唱凯镇志
南丰县志
抚州特色农产品
南城县志
金溪县志
临川市企事业单位组织...
走遍抚州
广昌县志
崇仁县志
抚州金融志
黎川县志
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53
/
4093
5281
第一节 佛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开元时有僧结庵于禅岭,“趺坐不食者十年,一朝化去,里人祀其真身于庵”①(① 清同洽六年《广昌县志·仙释志》。民国末,据统计共有大小寺庵170余处,僧尼760余人。还有朔望吃斋,俗称吃“花斋”,多属妇女。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广昌县委设统战部,贯...
5282
一、源流及发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开元时有僧结庵于禅岭,“趺坐不食者十年,一朝化去,里人祀其真身于庵”①(① 清同洽六年《广昌县志·仙释志》。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广昌县委设统战部,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文化大革命”中,多数寺庵被视为“旧文化、旧思想”的标本予以...
5283
二、教务活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7年广昌佛教界人士加入中国佛教协会宁(都)、广(昌)、瑞(金)、石(城)、会(昌)、于(都)分会。该会在宁都县普莲寺成立。旧俗,民间每遇水旱虫蝗疫病流行,皆延僧念经以“禳灾赐福”;老人去世,诵经以求“超度亡灵”。1950年以来,此类活...
5284
三、主要古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定心寺坐落今赤水镇大禾岭下。唐咸通五年,僧永戒从福建鼓山来寺传教。明清两代最盛时有僧尼300余人。该寺是迄今广昌保存下来的唯一千年古寺,1984年由抚州地区批准为重点宗教开放单位。今存主体建筑和左侧观音堂,堂内有佛教故事壁画。慈生寺在今旴江...
5285
第二节 道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元代,独尊“全真”。官府免其差发(工役)税赋,令其管理儒、释、道三教之人,该道派兴盛一时。明承元制,洪武十五年广昌设“道会司”。置“会司”1员管理道众,治事于龙泉观(在今旴江镇大塘村大塘塍。这些道院(观)均住“全真道人”。其人结发成髻,服圆...
5286
第三节 天主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5年天主教自南城传入县内。是年,神甫赵模范在县城揭家堡购地建教堂,同年建麻坑分教堂。1940~1947年神甫艾康乐先后在甘竹、白水、头陂、驿前圩、江背、下陌、营前村租民房办教堂。该教在城关、甘竹等地办过私立教会小学。入教者受神甫“洗礼...
5287
一、源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同治《广昌县志·仙释志》载:“宋伍之奇……于龙泉观修炼法术……后白日飞升去。”元代,独尊“全真”。官府免其差发(工役)税赋,令其管理儒、释、道三教之人,该道派兴盛一时。明承元制,洪武十五年广昌设“道会司”。置“会司”1员管理道众,治事于龙...
5288
二、活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正一”派道人,各自划定“香火户口”,在一定范围内开坛建醮,每年七月十五日前后举行“盂兰会”,祈祷一方平安,或为死者做道场。道士为亡人开忏念经。
5289
第二章 家族习俗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家族习俗的情况
5290
第一节 家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大宗祠是一族之祠,小宗祠是一房之祠,分别是供奉始祖、支祖的家庙,又是族与房议事、聚会的重地。族有族长,房有房长,作为宗法社会中的家族首领,由族房中字派辈份最高者任之,多为有权势的豪绅,不管德才如何,均实行终身制。族长节制房长,有掌握全族事务...
5291
一、立宗祠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同治《广昌县志·风俗志》载:“邑遵朱文公礼,家有大宗祠堂、小宗祠堂,俱建于中央最胜之地,而子孙环处焉。”大宗祠是一族之祠,小宗祠是一房之祠,分别是供奉始祖、支祖的家庙,又是族与房议事、聚会的重地。族长节制房长,有掌握全族事务,裁决纷争,执...
5292
第二节 承继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二者都要举行承继仪式。出继方写出“出继帖”,载明世系,房分,承继人姓名、恩养费及财产继承等有关事项,由出继、入继双方之父(或母)、族(房)长及亲房人画押为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广昌籍革命烈士,凡无嗣者均由亲房人指定符合辈份的子、女承继...
5293
二、修族谱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末期以前,各姓普遍修谱。谱载氏族源流、族规、世系、个人身世、人物传赞与祖宗基业(田、山、塘)。旧时藉以“明阀阅”、“收族党”,对散居国内外的后裔也可藉以“寻根”溯源,增进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旧俗修谱时,族长、管首、主(协)修、绅耆和...
5294
三、置族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各宗祠皆有族田,即祭田、学田和义田,都出租给族人承耕。祠堂管首收集租谷作为本祠经济来源。后二者寓“华封三祝”之意,庆贺本家系“多福多寿多男子”。学田“以半供师长膏火,半供诸生文课、饭食之资。”另有义田,收贮谷物于义仓,灾年平粜施赈,或在青黄...
5295
一、承祧、兼祧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无子者以侄辈过继为嗣,即“承祧子”,俗称“过继子”;一子顶两门叫兼祧,俗称“过半继”。二者都要举行承继仪式。出继方写出“出继帖”,载明世系,房分,承继人姓名、恩养费及财产继承等有关事项,由出继、入继双方之父(或母)、族(房)长及亲房人画押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