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0 条 571 / 669
8551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送上山〕又称出丧、出殡。旧时出殡行列次序为:分路钱(烧纸)、鸣锣开道,魂幡、香盏,子侄、女婿“护材”,吹打,至亲女辈半撑雨伞,亲朋好友随后。70年代起,出现横披、照相亭、花圈、录音机播放哀乐。行列前后常有数副锣鼓。1985年7月,鹤城镇人...
8552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春节 〕正月初一至初五为春节 。初一为“起年”,初五为“满年”,俗称“五日年”。习惯上,春节要延续到元宵。其节俗繁多: 开门炮、关门炮:春节早晚要放鞭炮,早称“开门炮”,晚称“关门炮”。 吃陈饭:初一至初五,吃除夕烧的大锅饭,表示年年有余...
8553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元宵〕又称上元节、灯节。旧时城镇举行“打过殿”(见附录)、闹花灯等活动;农村大祠堂有灯会。北山、白岩村,正月十三至十六日,每家扎一盏灯,挂在本姓祠堂。凡逢寿喜的,要挂花球,婚喜的挂“新媛主球”,生子的挂“花男球”,六十甲子以上的老人,逢十...
8554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端午〕俗称“重五”,家家门上挂菖蒲剑,喷雄黄,包粽子,吃软饼;瓯江划龙舟;女婿送“重午羹”;儿童挂“红卵袋”。〔六月六〕家家曝晒衣物、书籍,称“晒伏”,“簟霉”。还有“六月六,洗狗畜”之说。
8555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六月八〕妇女洗头发。有“六月八,洗头发”之说。
8556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七月半〕俗称“鬼节 ”,举行家祭,“寄封筒”给太公婆。夜间“烧路钱”、“放水灯”,接济孤魂野鬼。
8557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八月十五〕即中秋节,俗谓“人节”。唯此节不祭祖祭佛。中秋节晚餐吃“团圆饭”、“豆粉擂”、“月华饼”;夜里赏月和“看月华”;白天摆“小摆设”。近年中秋月夜常举行联欢活动。
8558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登高节 。人们结伴登高。山区村民吃“九层糕”。近年常举行集体登山活动。
8559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除夕〕俗称“三十日夜”、“过年”。其实过年从腊月开始。十二月初八为“下八日”,早晚点香灯敬佛。廿三晚上送灶神上天(除夕接回)。廿四掸尘,长工店员结帐,仓柜加封,药店封刀。廿五以后炊糖糕,做山粉饺、豆腐丸。贴符、贴春联,挂彩灯。除夕“还冬”...
8560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交春〕交春日为春之首,有“新春大如年”之说。立春习俗有: 挑冬水:立春前一天,挑冬水储藏备用,说是过了立春为春水,浸物容易腐烂。 接春:立春时辰一到,放鞭炮、点香灯,迎接春的到来。接春由男人操持。 燂春:由妇人操持,手捏樟树枝叶火把,走遍...
8561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明〕清明吃“清明馍糍”,上坟扫墓、培土、压烧纸。农村有“牛抢青”的习俗,是日早晨牵牛“抢”草吃。除祭祖坟外,还谒拜革命烈士,学校举行春游活动。
8562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立夏〕是日吃“立夏饼”(蚕豆馍糍),使身子骨硬朗。同时吃韭菜蛋,下田不怕蚂蟥叮。
8563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冬至〕俗称“冬节 ”。是日吃“冬节 汤丸”,俗话说:“吃了冬节 汤丸大一岁。”
8564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敬老〕忌呼老人名字。敬烟敬酒,先敬老人。逢年过节,慰问老人。杀猪宰羊,敬送点心。五谷尝新,先请老人。走桥过水,搀扶老人。老人挑担,后生相帮。生日寿诞,馈赠礼品。老人生病,殷勤探望。乡俗以敬老为荣。
8565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尊师〕乡里视老师为贤人,倍加尊敬。学生与家长平时送菜送柴。逢年过节请老师用宴。杀猪送“点汤”。“正月头”拜望老师。老师有事,学生代劳。婚事请老师坐上首。摆“毕业酒”先请老师。学生有了成绩就上门谢师。民间认为老师大于父母。父母生身,老师教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