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1 条 634 / 669
949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打吵儿”,即用温州方言表演的顺口溜,接近于今之快板。自抗日战争至建国前后比较流行,艺人经常出没在小火轮上、渡船里或走街串巷卖唱。建国后普通话日渐流行,加诸北方快板节奏较快,形式更加活泼,从而逐步取代了打吵儿。 打吵儿的表演形式极其简单,...
949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送元宝”,又称送“金言”,时间都在正月初一至元宵,艺人挨家挨户登门送元宝,多为两人表演,一人手执两片竹板互相敲击,另一人捧着一个元宝(米制品)在一边帮腔,内容多以元宝开头的吉利语。如: 甲:元宝弯一弯, 乙:好! 甲:金银满檐间, ...
949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三句半,疑从民间传统之十七字笑话演变而来,流行于全国各地,建国后始传入平阳,从无专业艺人表演,在乡镇文艺宣传队及企事业单位文艺晚会上,多以方言演唱。一般上台表演者为四人,每人分别手执小鼓、小锣、䥽、锣,前三人每人念—句七字句或五字句台词,最...
949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景区
畲乡民俗馆位于温州市平阳县西南部山区,这里群山环抱,茂林翠竹,四周环境十分优美。”养在深山人未识”的青街,是平阳县唯一的畲乡。(它历史悠久,据考证,唐天宝年间(742—756),周氏始祖欲纳公为避安禄山之乱,从陕西经江西迁此相土开基,演延至...
950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笄是畲族妇女的头饰品,由笄栏、笄龙、笄管、笄牌、笄绊、笄须、笄帕、笄披等部件组成。笄样式有景宁(丽水、遂昌)式,浙南(平阳、文成、泰顺)闽东式之分。景宁式有牙扦,耳扒等附件,浙南闽东式冠身为一竹筒(或用竹壳编成),长约八寸,下端开一弧形缺口...
950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彩带又称花带或字带,是畲族妇女传统工艺品和装饰品(少女一般七、八岁开始学织花带),花带以蚕丝和自纺棉纱(旁厅室有纺车、圈纱篓等)为原料,经线有红、黄、紫、绿等色,纬线大多用白色。制织十分讲究,织有各种花样,带边平板,中间有山、水、虫、鱼、鸟...
950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围裙俗称“拦腰”,在以前不论男女劳动时都要围布拦腰,青色或兰色,新娘坐轿,要用有花纹的“拦腰”挂轿门。至于七色挂包、莲花童帽、兰观衫等均有刺绣,一般花边较为简易。清朝后期、至民国初期时,因原服饰(蓝青色)颜色较为暗淡,开始改为贴花、边,刺绣...
950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鳌江大龙,群众都称它为划大龙,它盛行于清代,民国时尚存,新中国建立后除1999年划过一次外,均未有举行。划龙时间一般均于每年元宵节开始,表演三日夜后停止。龙身长66米,宽4米,龙头大如房子,全部都用毛竹竹片和粗篾等先扎成骨架,再蒙上白布,最...
950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翻九台,台由九张八仙桌叠成,四边用竹片和麻绳等加以固定,最上层的桌上安放一个甑子,甑子上再安放一个米筛。仪式开始时,负责的“司公”或道教中某派将正式受箓的“司公”,身穿道袍,手握角螺等道具从地面第一台(即第一张桌)往上一台一台翻上去,一直翻...
950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怀溪焰火(又称花树),举行地在我县怀溪,一般三年一次,时间也在元宵节。举行前,先购来几株又大又长的毛竹,经加工后再把焰火按一定的距离一盘一盘地固定在毛竹上,然后用一根细长的引火线把焰火连接起来直到地面,再把花树竖立在溪滩空地上。时间一到,将...
950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竖幡,过去某些宫庙做大佛事时,经常在头门前竖立一株又大又长的毛竹,称为幡竹,再在幡竹尾部向下悬挂九盏灯笼和几丈长的长条白布,入夜,再将灯笼中的腊烛点燃起来,以示佛事盛大等等。
950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花龙,龙身均由竹蔑竹片做成,再蒙上白布。花龙在白布上绘上五颜六色的鳞甲及龙爪。龙头装有龙眼,嘴巴可以张动,舞龙时一人手举龙珠在龙嘴边舞动,龙嘴则跟着龙珠一张一闭,表示抢珠。花龙可到大户人家的道坛上滚舞。
950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白龙,龙身均由竹蔑竹片做成,再蒙上白布。白龙龙身也由竹蔑等做成,亦蒙上白布,但不绘采色。白龙则只能到宫庙前停放,再由参龙的艺人用锣鼓配合演唱鼓词而没作滚龙表演。
950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蓬鼓,又叫澎澎鼓,是渔鼓的一种,鼓身由直径约10厘米,长约80厘米的毛竹筒做成,一端蒙上一层猪油薄膜,演唱时,艺人背着蓬鼓一手拍着蒙皮,一手拿着长约10厘米的竹片来打拍子。演唱时以唱为主,间亦杂以少许表白⑤。
951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剪纸(纸刻版画),剪纸也为民间艺术之一,我县剪纸为中国南方剪纸的一部分,作品除取材于花鸟、虫鱼等外,竹子也为主要取材的内容,如我县艺术家叶成浩、叶采萍同志的剪纸,就时常取材于绿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