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188 条 1612 / 1680
2416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孩童生日,一般吃顿水饺,并煮几个鸡蛋或买件新衣服。近年独生子女过生日,有些家庭颇为铺张。
2416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俗称“吃面”。产妇产前,娘家来看望,称“催生”;产后先向娘家报喜,娘家来看望,称为“望月子";邻友携带红糖、鸡蛋、挂面、糯米或小米、点心等前来慰问,称“送粥米”;分娩3〜6天娘家及亲友携带白面、红糖、鸡蛋等前来慰问,有的还给新生儿“见面钱”...
2416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男子结婚,亲友送喜钱或物品,有的送贺幢,主家设宴答谢,此习至今盛行。近年,有的送茶具、餐具或家具等。帮助新婚夫妇“成家立业”。
2416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亦称添箱。女子结婚,亲友前往庆贺并赠送喜钱或衣物等,主家设宴答谢。近年有的送衣服、家具、生活用具等物。
2417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亦称温居。迁居、新建房宅、分家后,亲友携带礼品前往慰问,主家设宴答谢,此习至今更普遍,有的亲友并赠以家具、生活用具或字画等。
2417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旧时商号开业,亲友及四邻赠送礼品或贺联等物,并进行欢宴,称为“开张志禧”,俗称“贺号”。建国后,一度废止,近年有所恢复。
2417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饯行俗称“送行”或“发脚”。旧时亲友外迁或远岀,携带礼品前往看望,有的还赠以路费(俗称“盘缠”),宾主欢宴,称为饯行。建国后,对参军、升学、招工、调动工作等,亦举行饯行活动。离泰山较远的村民,登山前亲友前往送行欢宴称“发脚”。
2417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旧时,亲友外岀返里,携带礼品前往慰问并欢宴,称为接风。登泰山返回后接风,称为“接顶”。新官到任后,下属及地方士绅举行盛宴,为之接风。建国后,军人退伍复员转业、干部职工离退休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回家时,亲友亦携带礼品前往慰问并欢宴。
2417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清末,官府按时举行祀典者有南北社稷坛、先农坛、文昌、文武庙以及火神、龙神、马神、城隍、八蜡等,以上祀典均列《清会典》,形成制度。民国建元后,官府祭祀逐渐减少。1928-1929年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部和山东省政府驻泰安期间,在泰城内进...
2417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明、清以来,民间崇拜泰山碧霞元君之风盛行。各地“善男信女”,或一村、或联村,自发组织朝山会社,举出“领袖”,敛钱集资,每年碧霞元君生日到麦收以前赴岱顶祭礼,并给“碧霞元君”挂袍、献鞋,立碑纪念。“文化大革命”期间有组织的朝山进香活动一度中断...
2417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建国前,许多行业,供奉“祖师”,按时举行祭祀活动。如学塾供孔子,中医供黄帝、岐伯,中药业供李时珍,一般商业供增福财神关圣帝君,织布业供黄道婆,裁缝业供轩辕,酿酒业供杜康,造纸业供蔡伦,铁匠供李老君,木石瓦扎4业供鲁班,戏班供梨园祖师唐明皇,...
2417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除祭祖扫墓列入节日活动夕卜,旧社会民间对于所谓由“玉皇大帝”至“柴仙”、“狐妖”和由“阎罗天子”至“城隍”、“土地爷”的各种“神仙”无不信奉,尤其尊崇“泰山奶奶”和“增福财神关圣帝君"。一年之中每月皆有祭祀活动。春节祭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
2417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俗称“大年”,旧俗从“腊八”开始准备过年所需物品.称“办年货”。腊月二十三大扫除,称“扫尘”(或称“除陈”)。年三十贴春联、挂年轴、安神位、请家堂,晚上吃“团圆饭”。除夕之夜,有的通宵不寐,称“守岁”(俗称“熬年”),家人再小酌一次,称“辞...
2417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十五,俗称“灯节”。旧俗早吃“元宵”,晚间饮宴,并制作面灯、纸灯、萝卜灯置于门口、路口、河边及埜墓等处,称为“上灯”。面灯以白面黄米面或玉米面制作,要制12个或6个,每个灯上有1〜12个“鼻”,分别代表各月份。农民习以灯内所岀之“露...
2418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民俗
旧俗谓“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有“打囤”(即用草木灰把宅院围一周)、吃“蝎子爪”和妇女停止纺线一天的习惯。1958年公社化以后,“打囤”已废,吃“蝎子爪”仍盛行 (“蝎子爪”为黄豆煮熟晾干,油炒加盐或糖制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