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46822 条 397 / 3122
594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以前,景德镇市没有现代瓷用化学工厂,只有几家设备简陋的私营粉颜料手工业生产小作坊,陶瓷彩绘所需的金水和颜料大多依靠外地供应。为适应陶瓷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1953年1月,国营景德镇瓷业公司组织力量,进行金水研制。
594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景德镇五金制品业主要是铜、铁匠开办的传统家庭小作坊,为居民加工或修补日常生活用具,以及为瓷业配套生产简单的铁器工具。“一个师傅一个店、带儿作徒苦一年”,生产工艺落后。据统计,解放初期,从事铁业的有32户91人;从事白铁业的有14户1...
594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30年代中期,景德镇出现少量的外地流进的皮革制品,毕家弄下弄有六、七家钉鞋店,生产牛皮帮子、鞋底钉钉的钉鞋。雨胶鞋出现后,钉鞋店逐步减少,解放后自然消失。40年代初,制作布鞋的鞋店开始从南昌购进皮革,生产少量皮鞋。到解放初期,有方家弄口的吉...
594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市地处山区,竹木资源丰富,有“大松十里几多围”,“毛竹编篱松径遮”之说。使景德镇市木竹制品行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据1955年统计,从事家具业的有204户298人,从事造船业的有28户68人,制作手推车的有11户17人,制作篾蓬的有12...
594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历史上,景德镇服装缝纫行业全靠手工缝制。30年代初,开始使用脚踏缝纫机。生产形式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来料加工或上门服务。1955年统计,城区有个体缝纫店386户,从业人员617人。
594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乃至建国后的几年间,景德镇市的造纸业一直是空白,所需各种用纸均靠外地供给。为改变这种落后的,被动局面,同时为了保证市印刷行业的印刷用纸的纸源,市人民政府于1959年决定筹建市造纸厂,由市工交局和景德镇日报印刷厂共同派人组成以刘茂呐为首...
594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印刷始于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徽州人胡武彬在上新安巷开设钟表修理店,兼营印刷,商号为美华利钟表印刷店。民国25年(1936),改商号为美华印刷所,专营印刷。有石印机1台,圆盘机2台,雇工1-3人。
594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塑料是景德镇市的新兴工业,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从1954年成立的钢笔修配合作社开始到1985年,全系统有第一、第二、第三塑料厂3个企业,共有职工366人,厂房面积6900平方米,固定资产334.17万元,年产值964.8万元,销售873.9...
594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的工艺雕刻始于明初,其发展过程与陶瓷业关系密切,曾有力地促进了陶瓷加工业的发展。
595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人们防雨工具主要是竹骨油纸伞和斗笠。农民多用斗笠和蓑衣。景德镇从事雨具生产手工艺人共有24户45人,以油纸伞为唯一产品。较著名的雨伞店有:王春发在中渡口开的春发伞店,饶冬生在公和圃旁边开的裕昌隆伞店,朱川义在石狮埠开的正兴伞店。城乡有...
595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1968年10月,开始筹建景德镇市化肥厂,由国家投资300万元人民币,于1971年建成投产,年产合成氨3000吨,氮酸氢氨1,2万吨。于1985年停产,1988年改为市第一化工厂。隶属市焦化煤气厂。
595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市的轻化行业,还有一些仍靠手工操作,地点分散、规模很小的作坊,而这些行业拾遗补缺式的服务功能,又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595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陶瓷工业而崛起的瓷用毛笔,从明宣德年(1426—1435年)便初步形成制笔规模。历史上被陶瓷艺人誉为画笔专家而驰名中外的林文堂、仁兴堂两家制笔店,均有百余年历史。
595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瓷城”牌桕茂料半画笔随着陶瓷工业而崛起的瓷用毛笔,从明宣德年(1426—1435年)便初步形成制笔规模。历史上被陶瓷艺人誉为画笔专家而驰名中外的林文堂、仁兴堂两家制笔店,均有百余年历史。
595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四方”牌0201型瓦楞纸箱主要用于陶瓷产品的出口包装,由市纸箱厂生产。产品结构科学、合理、抗压强度高、耐冲击性能好,便于仓储装卸运输。1981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申请注册为“四方”牌。1985年,重新申报仍保持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