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44 条
2023年
444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444 条
文学
388条
艺术
7条
建筑
46条
器物
3条

颗粒列表

共 444 条 10 / 3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36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文学
《挽徐一之》是宋代诗人徐照所作的一首古诗。
137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建筑
宝胜寺双塔系砖结构的楼阁式佛塔,两座塔相距11.8米,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平面呈六边形,共五层,通高约15.16米。塔身一至五层逐层递减,腰檐也随之增减,从而构成了流畅挺拔的塔身外廓线。 宝胜寺双塔营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北宋天禧二年...
138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建筑
万安桥是平瑞塘河中段一座有名的古石桥,属古代平阳万全平原上的交通要道,它联接塘河东西两岸大片粮田及附近几个村落乡民的出入来往,位于万全镇宋桥社区金宕村,古观音亭及今普门禅寺旁。 万安桥全长三十来米,净跨水面约十三、四米,桥面宽约二米,桥身...
139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文学
《醉翁岩》是南宋诗人王十朋所作的一首古诗。
140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文学
《游盖竹山诗》是元代诗人张天英所作的一首古诗。
141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文学
《过盖竹之一》是南宋诗人朱熹所作的一首诗。
142
知识出处: 宋韵文化在平阳 | 类型: 文学
《过盖竹之二》是南宋诗人朱熹所作的一首诗。
14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建筑
李氏大屋座落在青街乡古老的街市的南端,大屋的四周环境十分优美。这条古街总长200米左右,宽约3米,全部由青石板铺就,街呈弧线型,部分面溪见山。街的两边建筑均保留着明末清初的遗风,屋檐两边伸出,相距可及。在这条古老的街上,李氏大屋可谓别具一格...
14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建筑
文明塔:塔原为佛教镇佛教圣人舍利子的建筑物。如钱仓宝胜寺双塔,建造时,就“各请得天台赤城山塔内岳阳王感应舍利,又备银瓶并(阿)育王铜塔盛貯”埋于塔下(见《清河第子造塔记录》石碑)后逐渐演化,成为县城镇风水的标志。坡南文明塔,原塔圮多时,清时...
14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建筑
新罗太子庙,原名叫灵护庙,俗称汇头殿,祀新罗太子。解放后,该址改为烈士墓。群众又迁新罗庙于新罗山。
14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建筑
三皇庙,即药王庙,祀伏羲、神农、黄帝,该三皇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子孙向祖先求保佑,那是天地经义的。
14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建筑
坡南河头有三官庙,现改成问津亭。三官庙原承天灵应庙,祀天地水府三官。清《会典》,凡祈雨分诣真武庙、东狱庙、城隍庙、三官庙、关帝庙五处祈祷。可见他们是承天命的办事官员,管一方土地,保民平安的。
14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建筑
证真寺,在岭门(今南新村),宋开宝间(968~976)建,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清康熙间(1662~1722)僧性觉、超俊重兴。民国初为优婆所居,民国14年前后,又为白莲教支派三祖教所用,后复为寺。
14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建筑
周枢密祠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祠祀枢密院判官周诚德。后为僧业。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县令徐恕捐俸助其后裔重修,又圮。有明程世京《元故枢密院判官周侯祠堂记》记其事。《记》云:“平阳新建枢密院判官周侯祠堂,既成,州之父老来言,曰...
15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 | 类型: 建筑
宋潘氏所居。许景衡《迎坡阁记》:“平阳,浙东之穷处也。邑于山谷间,直南有坡,蔓延数里。而其势稍平,荥阳潘君阁于所居之东,而请名于余兄少明,少明为之榜曰‘迎坡’。盖坡之旁江流于海悻路接于七闽而极于交广。凡士大夫与夫官为南者,往往取道于此。与夫...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