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688 条
2022年
688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688 条
文学
147条
建筑
527条
器物
2条
其他
12条

颗粒列表

共 688 条 39 / 46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71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北,慈湖东,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慈湖东闸,县东北一里,潦涨则泄,旱则闭之,民田有赖。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浚慈湖,修复旧闸,改为碶。”今为单孔,宽约2米,水入东城河。
572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5千米的民丰村方郑自然村前区境慈江西端慈江上,故名。始建于1972年2月,当年12月竣工,共设9孔,总净宽33米,交通桥桥面。是江北区保护全区农田水利的重点工程设施。
573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的彭山西北麓东大河上。光绪《慈溪县志》载:“彭山闸,县西南五里,又名彭山堰,在县之西北西屿乡,有水出群山间,迤而东来,未至县五里,所抵彭山入于江,濒江有闸,潴水以备旱,霖潦则泄之。岁久闸废,水无所潴,潮入河淤。宋淳...
574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的观庄村前颜河上。200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涝闸。因邻近铁路大洋桥,故名。
575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3千米的白米湾村中心河上。198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8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涝闸。因原有拱形石砌洞桥,故名。
576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的原山西村袁家畈自然村山西河北端,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涝闸。
577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1.5千米的原山西村应家自然村,故名。1976年建成于应家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涝闸。
578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1千米的原山西村管山洪家自然村,故名,亦称管山闸。始建年代不详,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于官山河北段,1991年底整治官山河时重修。闸北通慈江,以防涝为主。
579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的原山西村大周家自然村山西河西端,故名。始建年代不详,为单孔,孔净宽3米。1991年底整治官山河时重修。闸西通官山河,为防涝闸。
580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前,南护城河东端,为南门一带蓄、排水而建,故名。1974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河水汇东城河入慈江,为防涝闸。
581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东北1千米的东城河中上段,因上段原有灵应庙,俗呼大庙,东侧田称大庙畈,故名。1987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5米。为蓄水、排涝之用。
582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2千米的浦丰村十八湾河东段,故名。1972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为浦丰村蓄水、排涝之用。闸东通彭山河(即东大河)入慈江,以防涝为主。
583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4千米的民丰村童家自然村前童家河西端,故名。2007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2.5米。闸西通郭塘河,为防涝闸。
584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4.5千米的向上村上刘自然村前刘家河东端,故名。1973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通郭塘河,为防涝闸。
585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政府驻地西北2.5千米的三联村双门头自然村东南侧,中横河东端,故名。197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东通东大河,为防涝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