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688 条
2022年
688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688 条
文学
147条
建筑
527条
器物
2条
其他
12条

颗粒列表

共 688 条 36 / 46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26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双顶山村叶家自然村西南侧叶家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寺慈公路与村落道路。于1979年建成。桥长9.3米,宽8米,高1米,建筑面积73.6平方米,为空心板梁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5吨。
527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黄山村杨家桥自然村南侧杨家河上,故名。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原为条石板桥,上下有台阶,两侧置石栏板,刻有“杨家桥”三字。于1975年改建为村级公路桥。桥长7米,宽6米,高3米,建筑面积42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最大载重量1...
528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慈城镇杨陈村村委会驻地北埋庙河上,因旧时桥侧有七里庙,故名。光绪《慈溪县志》载:“七里庙,县西南七里,清咸丰元年(1851)里人余尔椿捐修。”桥为南北跨向,贯通村级公路,属旧时老桥,光绪《慈溪县志》载:“七里庙桥,县西南七里(堵江浦西南...
529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文教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千米的范江岸社区东南侧蔡家河东端。宋《宝庆四明志》载:“民借此碶之利,则丰年可保,故名‘保丰碶’。”1989年重建,2014年重修,闸为2孔,孔净宽6米。闸东通姚江,为城区内河防汛排涝闸。
530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文教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5千米的原马家自然村(今双东坊社区)西南侧,以原马家自然村得名。1982年建成于蔡家河西端,为2孔,孔净宽6米。主要用于防汛排涝。
531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文教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千米的华辰大桥西侧,翠柏河北端。因原有堰,1961年为阻咸蓄淡,改建为垂直龙门式外节制闸,以抗咸成功,取得胜利之意,故名。1966年改进为手动操作高低轮斜面平运升船机。1977年改进为半自动继电器控制斜面平运升船...
532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7.5千米的灵山村东,方家河北端,因近镇海区界,为江北区第一道闸门,故名。1980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汛抗旱闸。
533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7千米的灵山村前胡家新河北端,以灵山村得名。2006年建成,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北通慈江,为防汛抗旱闸。
534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3千米的葛家村北江北大河上,因是“文化大革命”初红旗飘飘时期建造,故名。始建于1966年冬,建成于1967年。大闸为4孔,孔总净宽12米,采用人力、电动两种启闭。闸东南达甬江,西北接慈江,是江北区抗旱防汛的重要闸门之...
535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5千米的联群村北坑塘庵(原名跨塘庵)自然村东,排涝河上。因旁有排涝站,闸为排涝站配套,故名。
536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2.5千米的青林渡西,故名。1962年建成于青林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2011年重建,为2孔,孔净宽6米,闸南通姚江,主要用于防汛。
537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南1.5千米的中心河(今名庄桥大河)南段,故名。2007年建成,2孔,孔净宽6米,闸南通姚江,主要用于防汛抗旱。
538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5千米的十八湾河西段,与洪塘街道交界处。因旧有四港口闸,音近,改为今名。光绪《慈溪县志》载:“四港口闸,县东南一十五里,在德门乡。宋开庆间废。清道光某年,里人居兆康妻某氏重修,同治中费泩等又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39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5千米的梅林公交车站东侧,故名。始建年代不详。今建于庄西河南段,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南通姚江,主要用于防汛抗旱。
540
知识出处: 江北区地名志 | 类型: 建筑
位于庄桥街道办事处驻地北5千米的联群村更楼自然村,故名。始建年代不详。闸位于河东更楼小河上,为单孔,孔净宽3米。闸西通庄桥河,为防汛抗旱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