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448 条
2022年
448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48 条
其他
83条
动物
4条
古建筑
7条
土地资源
39条
小吃
19条
工业产品
28条
民俗
151条
气候、水文
10条
水果
1条
疾病
1条
矿产
36条
艺术
18条
药物
51条
颗粒列表
共 448 条
28
/
3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06
地蹦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艺术
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它是说、唱、跳结合的舞蹈形式,除春节表演外,还在二月二、五月十三求水祈雨时跳,因地域和经济状况的差异而不同。酒泉洪水片“地蹦子”因地域辽阔,表演时场面宏大,粗犷壮观;而泉水片“地蹦子”因地域狭小,表演时细腻紧凑,集中精练...
407
敬酒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艺术
少女头顶酒碗,跳三圈后向他人敬酒,如不顶碗,敬酒舞姿便可做邀请他人的动作,即用手拍一下对方的膝盖或肩部,被拍人继而起舞。
408
壮仓面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壮仓面是腊月三十的晚饭,因为是臊子长面,意味长命百岁。全家同桌而餐,显示一年一度的大团圆。
409
年饭与年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年饭为初一的元宝(饺子),初二的皮条(拉条子),也叫“连汤捋面”,即细水长流之意,初三的玛瑙,又称“麻什子”饭。 年茶,初三过后开始“请年茶”活动,主要饮食是清茶、粉皮子、炒菜及油炸面食。
410
芽面包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是清明节必用食品。象征清明节正是春回大地之时,用发了芽的青裸或小麦磨成粉,再用滚水烫成面团包包子,香甜可口。由于粮食发芽而有甜味,表明旧时可用其代替糖类。
411
米糕粽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酒泉人民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米糕粽子的习惯。
412
中秋月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中秋节晚上献月亮(赏月)是酒泉民间传统习俗。等月亮升起后,在庭院正中摆好桌凳,由家长主持,把锅盔、月饼、西瓜、水果献在桌上,然后点燃3支香,向月亮磕3个头,便开始赏月活动。
413
重阳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把“九”称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名。在古代,“重阳节”远胜于“端午”和“中秋”节。 过去民间在重阳这天喝“黄菊酒”,带茱萸(能驱毒避邪之草药),登高望远吃花糕子馍馍(用沙枣把面食动物造型装点得形色斑斓)。并...
414
冬节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酒泉民间在冬至节都要割点肉做饺子、面条并配以洋芋片、萝卜丁、干菜等混合而成大杂蚣(也有的吃麻什子),称冬节饭。冬节饭早上吃,意为过了冬至日子就一天天长了起来。
415
灶干粮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到了晚上,家庭主妇洗手、净口后献供“灶干粮子”等供品于灶君神像前,念道:“灶君爷,吃干粮,吃饱喝足上天堂。”
416
腊八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吃“腊八粥”。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境很穷,一次在屋里发现一个老鼠洞,想抓个老鼠充饥,于是伸手向洞内,掏出来有大米、豆子等,他把这些粮食洗净,煮了一锅粥,成了一顿美餐。后来他当了皇帝,天天吃山珍海味都觉得平淡乏味,想换换口味。一...
417
节日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惊蛰这天,人们食酥油炸鸡蛋滋润肺叶,不咳嗽。农民用清油或大油熬萝卜汤,以灌牛马,用以清胃火。 “端午节”插杨柳,插沙枣花和戴香包子,以防疫除邪。
418
婚嫁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添香:婚前,娘家人先摆酒席招待客人亲友,客人带礼物上门祝贺,谓之“添香”。 闹房与铺床:闹洞房时新郎父辈要回避,闹房后即有中老年妇女铺床。把两床被子摞在一起铺开,被子四角中间夹以核桃、花生、桂圆等。
419
生育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忌门:小孩出生后,即将产妇门上挂上门帘,上缀红布条,谓之“忌门”。 洗三:婴儿岀生第三天,由守生婆等人用热水给婴儿洗澡,谓之“洗三”。 抓周:旧时小孩周岁时,室内放一炕桌,上摆钱币、赶牛鞭、毛笔等物让小儿试拿。若拿起赶牛鞭,认为将来只能务农...
420
扫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又叫“扫尘”,相传扫帚是约四千年前夏代的少康创造的。在商代的青铜器上也有扫尘的事。酒泉流传有“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乱拾翻”,“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里外擦一擦”,“腊月二十九,里外都搬走”的说法,形象地体现了人们准备干干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