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38 条
2023年
2138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38 条
专题知识
812条
交通
87条
区域
265条
医疗
89条
数据统计
375条
景区
45条
民俗文化
367条
物产
93条

颗粒列表

共 2138 条 73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08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72年,玛曲县民兵发展到2433人,建制为1个团,下属1个营,13个连,66个排,191个班。
108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73年,全国开展《纪念毛主席“大办民兵师”指示发表十五周年活动》,在玛曲全县范围内掀起贯彻毛主席“民兵第一是组织,第二是政治,第三是军事”的“三落实”指示,民兵组织进一步扩大,一度发展到1个团,下属10个营,46个连,124个排,355...
108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歌舞,流行在藏族各地区,有的地区亦称为“锅庄”,多在年节、重大的聚会、喜庆丰收之时边唱边舞的一种舞蹈。从总体而言,具有诗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的特点,内容丰富,文学性较强,音域一般在8度之内。表演时手足舞动,节奏活泼欢快,曲...
108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也称“郭尔”,是圆圈舞含义,也可译为环舞,是一种群众性的歌舞,融表演、说唱、舞蹈为一体,接近于表演唱的一种舞蹈。演唱时一般为三人以上,围成圆圈,由其中一人以曲首衬词:“啊、谢”却句领唱,边唱边舞边转圈,舒臂弯腰,缓缓并行。曲调可快可慢,自由...
108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赛马运动是藏族体育运动中最基本的一种,自古以来,藏民族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下来就在马背生活,成为人们交往、生产、战争的重要工具和帮手。因此,生活环境要求人们精于骑术,随之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赛马运动。
1086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独有的牛种,适应高海拔、气候寒冷的环境。自远古开始,高原先民们就驯化了牦牛,从此牦牛成为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的主要生活来源和交通工具,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因此,高原地区的草原上也就产生了该项独具高原特色的赛牦牛运动项目。赛牦...
1087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藏族自古就普及的一种运动项目,从时间上看可追溯到上古石器时代,即弓箭发明使用时代。藏区使用的弓箭一般用牛角、木片、牛筋等组成,箭是用竹杆、木杆、鹰毛、铁镞等制成,日前也有使用新式弓的。
1088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随着清初热兵器的出现,在藏区鸟枪逐渐成为藏族牧民防身、狩猎的武器和工具,自然人们也重视射击技术,同时出现了射击比赛。一般在藏区除立靶射击外,最难的是骑射。解放前,县境一般使用“七•六二”步枪,即藏区著名的“博拉”枪。当时,草原上举行运动会射...
1089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抱举石头运动在藏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比赛时,选一圆石头,重量达100公斤或150公斤,上抹酥油,参赛者要将石头抱起,从腋下移到背上,然后按规定范围行走。也有将石头抱起后,从前或肩部向外抛出,以远者为胜。解放前,欧拉境内有一以3块石头为标志...
1090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藏族民间传统的运动项目,玛曲境内盛行。举皮袋时,一般将砂子装在容量不等的几个皮袋中,然后从基数浮动,直至重量数最高者为胜。每年的夏季,野花飘香,年轻体壮的牧民群众在县城举办的民族运动会或者传统节日中,举行举皮袋比赛,别有一番情趣。
109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摔跤运动因不受场所环境的影响,很受牧民群众的欢迎。藏式的摔跤一般是两人双手相交而抱住对方的身体,然后用力摔,凡是被摔倒者为输。
109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玛曲县地处黄河首曲流域,解放前,由于黄河上没有一座桥梁,因此,在日常的游牧生活中,广大的藏族人民经常的抱着羊皮袋,牵着马尾巴横渡黄河,使该种运动达到相当的普遍性。截至1990年,阿万仓乡俄后村的群众依然抱着羊皮袋,牵着马尾巴横渡阻隔着他们的...
109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大象拔河”,藏语称之为“格腾”,意思是用脖子拉之意。比赛时将带子或绳子套在双方的脖子或肩上,布带中间系有红色标志,下面地上画两条平行线为河界,将标志垂直于河中央。听到裁判信号后,用脖子或肩膀使力牵拉(严禁用双手牵拉),一般将标志拉过河界者...
109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亦称抛石器,藏语称为“乌朵”,是牧民放牧畜群的重要工具,也可用于防身。一般用羊毛编织而成,一头编制一个环,可以套在食指或中指上,另一头则是羊毛编制的细梢子,中间用毡布等制成用来放石子的小窝子。使用时,将石头装在窝子里,将有环的一头套在食指上...
109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藏语称为“果过”,意为在“头顶转圈”之意,俗称为打狗棒,是类似汉族地区的流星锤之类的器具。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即绳子和铁棒。绳子多用皮绳、牛毛绳等。在绳子的一端栓有三棱铁棒和四棱铁棒,长为五寸或尺余,厚半寸和寸许,上雕刻有各式花纹。打狗棒,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