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78 条
2022年
578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78 条
其他
196条
动物
4条
土地资源
25条
植物
14条
民俗
174条
疾病
50条
美食
32条
艺术
13条
药物
15条
蔬菜
2条
谚语
7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78 条 16 / 3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2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其他
1999年8月开始,11月完成任务。镇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有国有土地43宗,占地150938.7平方米,测区基本覆盖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籍施测面积0.72平方公里。主要成果有地籍调查表、地籍图、宗地图、宗地面积汇总表等9项。
22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其他
2001年10月至次年3月,调查宗地38宗,布设界址224点个,其中解析界址点208个,解析率92.8%;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测图总面积0.11平方公里。主要成果有地籍调查表、地籍图、宗地图、宗地面积汇总表等9项。
22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其他
2001年10月至次年3月,调查宗地42宗,布设界址219点个,其中解析界址点207个,解析率94.52%;控制面积约1.8平方公里,测图总面积0.143平方公里。完成的主要成果有地籍调查表、地籍图、宗地图、宗地面积汇总表等9项。
22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车故事在车上表演的故事。先前多用马车、牛车、骡车,1980年代后,代之以手扶拖拉机、四轮机、汽车。现时一般用汽车。车故事用的车辆不能太少,太少显得单调乏味,多了阵容强大,表演内容多样,也显得壮观。先用木椽或钢管在车上搭成亭台、楼阁架子,再用...
23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马故事骑在马、骡、驴身上表演的 “故事 ”。演员一人一骑,手持刀、剑、戈等任意一种兵器,摆出一种固定的姿势,依序排列。这样,人们从表演者的脸谱和兵器便可分辨出名堂来。同 “车故事 ”一样,马不能太少,越多越好。近年来,由于农户很少饲养大家畜...
23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地故事也叫 “跑社火 ”,就是在 “地上 ”表演的 “故事 ”,适宜晚上表演,家庭院落、机关单位院子、街道、打麦场都可作为表演场地。表演内容源于古典传说,也有自编自演的创作节目。演出时,先由一丑角开路。演员根据情节,依次按不同的队列出场表演...
23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踩高跷也叫 “走柳木腿 ”。表演时将木材制作的长 “木腿 ”紧缚在演员腿上。腿两边设计有踏脚的 “踏板 ”,使演员的腿脚牢系 “木腿 ”上,浑然一体,便于自由走动。“柳木腿 ”分 “三尺腿 ”、“四尺腿 ”、“五尺腿 ”3种。技术精湛的人多...
23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芯子俗称 “梢子 ”,寓意高难惊险,如同在树梢上表演。这类社火是衡量社火队水平的标志。过去多以木料制作成架子,安装在牛马车或骡车上,现在选用钢筋焊接,安装在汽车、拖拉机厢,表演者固定在架子上。人物造型逼真,服饰华丽,表演玄妙,以 “奇”、“...
23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跑旱船又称 “踩旱船 ”、“莲船 ”、“彩船 ”。船体用木棍或竹棍结扎成型,用彩色绸缎或彩纸装饰一新,并插上彩花。夜晚表演时须挂红纱灯。船长约1.5至2.5米,宽1米左右。演员多是穿红着绿的青年妇女。按表演者身材的高低,用白布或彩布围起来,...
23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霸王鞭又称 “花棍 ”、“花花棍 ”、“金钱棍 ”,传说由过去穷人讨饭用的棍子演变而来。系一种广场表演艺术形式,边行进边演出。鞭长1米左右,用去皮的木棍做成。大人、小孩都可以玩,大人玩长鞭(棍),儿童玩短鞭(棍)。制作时在木鞭(棍)上钻5至...
23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狮子舞又称 “耍狮子 ”,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制作 “狮子 ”时,先用竹子或木棍扎成骨架,用纸糊上,再让画工画成 “狮子 ”。“狮子 ”种类有 “猫头狮 ”、“鸡公狮 ”、“斗牛狮 ”等。“狮子 ”大张口,用彩布作狮身,饰以绒线响铃。现时多用...
23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龙灯舞也叫 “耍龙 ”、“耍龙灯 ”。源于龙播雨的故事,以示制服龙王的欢快心理,在春节期间舞演,增加欢乐喜庆气氛。以前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龙头龙尾和龙身,节数不等,均为单数。每节内燃蜡烛称 “龙灯 ”,不燃蜡烛叫 “布龙 ”。现在人们不...
23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大头娃娃用泥巴塑成娃娃头 “模子 ”,干后用纸贴糊,纸干后掏去泥土,即得娃娃头壳,然后用涂料涂染。表演时,演员头带硕大的娃娃头加入秧歌中,和着音乐,做出各种滑稽、幽默舞蹈动作,憨态可掬,生动有趣,令人捧腹。
23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俗称 “影子戏 ”。白天借日光演唱叫 “日影子戏 ”,晚上借灯光演唱叫 “灯影子戏 ”,操纵皮影人动作叫 “挑线 ”。 县域皮影戏造型和陕西皮影戏一脉相承。影偶多用牛皮刻制,规格有两种:一种为 “寸线”,高约20厘米~30厘米;一种为 “尺...
24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俗称 “肘胡子戏 ”或 “泥头子戏 ”。由艺人操纵木偶进行演唱,可在台上唱,也可在地上挡上帷幕唱,有小型、灵活、方便的优点,演出剧种、剧目和大戏一样。演出队伍较小,易于流动,1个戏班一般为10多人。要求一人多能,既能唱,又能操作。1950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