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9608 条
2022年
1272 条
2023年
253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9608 条
专题知识
1782条
交通
1007条
公文
100条
区域
272条
医疗
7条
姓氏
2条
数据统计
4208条
景区
764条
民俗文化
559条
物产
901条
道路
3条

颗粒列表

共 9608 条 14 / 641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96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专题知识
都指挥使司是官署名,简称都司,属于行省三司之一,既是明朝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又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的军事机构,类似现代的军区。 地方上,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废除行省制度,改由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
197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专题知识
明清两朝的官职名。城市镇守武官,管理营务,职掌粮饷,清初四五品。清初于少数民族地区设卫,长官为守备,卫守府为守备府。 守备于清朝武官名而言,是指管理军队总务,军饷,军粮职务之正五品官。该官职受各省提督,巡抚或总兵管辖。另外,该职亦可由参将,...
198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专题知识
知州,中国古代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原意为“暂行主持本军本州事务”。元代州分上、中、下三等,上州长官称“州尹”,中、下州长官称“知州”。明、清以知州为州的长官,掌一州政务。知州有两种,...
199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交通
本名蒲津关。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东三十里黄河西岸。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改名大庆关。明时因黄河西徙,关在河东岸,故于今朝邑镇东七里另置新大庆关。1929年分朝邑、华阴二县于此置平民县。1950年废。
200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专题知识
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两汉侍御史皆可简称御史,西汉御史府、御史大夫亦或简称御史...
201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交通
卢灵关故址在洛南县东北56.5公里,位于陈耳乡楼元村东,道通河南卢氏、灵宝,明清设关,故名卢灵。
202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交通
漫川关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蛮子国;战国时,楚至方城经此通过,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北朝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33年)置漫川县,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并入丰阳;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5年)设巡检司,...
203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交通
富水关故址在商南县东10公里富水街。唐代于此设立驿站,初名阳城驿,因与杨谏议名同,后改为富水驿,明代改为富水堡,成化八年(1472)设置富水巡检司,清嘉庆以后设立富水关,清末废。 白居易《和阳城驿》诗咏道:“商州阳城驿,中有叹者谁?”即此。
204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景区
小河村石崖窰 距治一百二十里危壁峭立高十數丈地極險要同治之亂未曾失陷
205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景区
葭州北王家川崖窰距治四十里
206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景区
大㑹坪崖窰距治二十里石室幽深黄河在下
207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景区
甘泉縣東北野猪峽距治四十五里當𨚗延二州咽喉漢匈奴唐突厥宋西夏犯延州均取道於此明撫臣張珩議築堡於此以遏敵
208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景区
甘泉縣北太行山馬超洞距治四十里即舊青州城崇山峻嶺上有十餘洞相傳馬超屯兵處明時於此築城寨嚴兵防守
209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专题知识
总督是一个政治职位,通常指的是某个地区、殖民地或帝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通常由中央政府任命,代表中央政府在特定地区或殖民地行使权力。 总督的职责和权力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包括行政管理、法律执行、国防和外交事务。总督是中央政府在特定地区的代表,...
210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 类型: 专题知识
尚书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是王朝中的高级官员。"尚书"一词源自于古代的纪录方式,尚书官员负责记录和管理国家的文书档案、起草法令、撰写历史记录等。 尚书是王朝中的最高文书官员,属于中枢机构,负责国家政务的记录、管理和协调。他们承担了重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