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92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49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92 条
其他
122条
动物
11条
土地资源
44条
工业产品
26条
景物
1条
植物
7条
民俗
116条
水果
4条
疾病
26条
矿产
38条
艺术
44条
1条
谚语
3条

颗粒列表

共 492 条 10 / 3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3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疾病
建国前,农民对此病束手无策。建国初,主要采用抗病品种的方法来减轻危害程度。1964年锈病大发生,用3%的氨水、5%的鲜尿、2〜3%的硫酸铵液、石硫合剂、草木灰水等进行防治,起了一定的作用。1975年,使用敌锈钠、敌锈酸、代森锌农药防治。80...
13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疾病
1974年粥店公社司家庄发现此病。1980年发病面积达19891.2亩,轻地块小麦减产1〜2成,重地块减产5成以上,个别严重者造成绝产。开始采用轮作换茬的办法予以防治,效果明显,但2~3年后,又有所发展。1979〜1981年利用该病的衰退规...
13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疾病
1959年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防治。1962年在温汤浸种的基础上,使用2000倍赛力散和600倍二氯茶萘醌药液浸蘸地瓜苗的方法,收到明显效果。1983年利用多菌灵防治,获得成功。1984年又推广了“二选、二浸、五净”(二选:即选用抗病品种,选...
13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圈肥包括家畜肥和家禽肥,以猪圈肥为主。建国后,提倡养猪积肥,圈肥数量逐渐增多。多用作基肥。
14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土杂肥主要有旧屋土、炕洞土、垃圾、湾溏淤泥、草木灰等。建国后,政府号召积造土杂肥,50年代末至70年代形成积造肥运动。主要用于基肥。
14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饼肥包括豆饼、蓖麻饼等,建国前及建国初期施用较多。多用做经济作物的基肥。60年代末用量减少。70年代末,基本不再作肥料使用。
14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绿肥夏季以青草、污泥、圈粪或人粪尿混合沤制,一般做基肥施用,70年代较盛行。
14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人粪尿建国前后,群众缺乏保肥知识,粪尿混积,草木灰与人粪尿混积,使养分散失很多。60年代农村改建厕所,实行粪尿分积,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粪池、设肥场,集中积存人粪尿,采用粪土各半的比例进行堆沤,称为 “土包氮",保肥效果较好。此法至今仍被采用。...
14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氮肥民国年间,境内就有氮素化肥输入,当时称“肥田粉”或“洋粪”,用量极少。
14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磷肥主要有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50年代推广过磷酸钙。70年代初,土地缺磷,农民普遍使用磷肥,增产显著,小麦最明显,致使磷肥供不应求。曾一度使用磷矿粉、沉淀过磷酸钙等,因肥效不高停用。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施用广泛。
14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钾肥主要有硫酸钾、氯化钾,境内大部地区土壤含钾较丰富,故钾肥用量很少。
14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复合肥70年代境内开始使用复合肥。80年代初,三元(氮、磷、钾或硫)复合肥、二元复合肥(主要是引进磷酸二铵)施用量增多。
14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微量元素肥料80年代初生产的肥料新品种。境内施用较多的是硫酸锌肥和硼肥。多作基肥、拌种或叶面喷施。本市试验、示范、推广施用锌肥,收到明显增产效果。1983年被省农业厅评为技术推广成果,获得二等奖。
14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菌肥70年代初,境内推广磷细菌肥、“五四O六”抗生菌肥、花生根瘤菌肥等。磷细菌肥因肥效不明显,“五四0六”抗生菌肥因其原料缺乏,均未得到推广。唯花生根瘤菌肥有增产效果,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至今仍在花生生产中使用。
15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土地资源
下港、麻塔水源林干果林区包括下港、麻塔两个公社和谷山、药乡两个林场(国营)及县蚕种场,总面积为51.4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5.3%。该区内林业用地259478亩、有林地面积241251亩、宜林地13705亩。林木蓄积量365140立方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