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323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725 条
2023年
59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323 条
专题知识
229条
交通
105条
公文
2条
其他
129条
动物
34条
区域
59条
医疗
2条
土地资源
13条
基础设施
13条
数据统计
55条
景区
44条
景物
7条
植物
64条
民俗
246条
民俗文化
120条
物产
6条
玄学宗教
3条
疾病
36条
矿产
2条
神话、宗教
3条
粮食
1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38条
美食
8条
艺术
43条
茶
5条
药物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323 条
85
/
8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261
龙宫胜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景区
龙宫胜景 位处县境西南天红乡的乌龙山,是长江中下游一座巨大的地下水、暗河型岩溶洞穴。距庐山风景区80公里,成为以庐山为主体的风景群的一部分。该洞全长2千余米,幽深曲折,洞中有洞,洞体相连,加上洞内变幻奇特,千姿百态,充满神话色彩的岩溶景观,...
1262
澎浪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景区
澎浪矶 位于县城下游约0.5公里处的长江南岸,与“长江绝岛”小孤山(小姑山)隔江相望。澎浪矶(彭郎矶)以怪石屹立江中,顶风遏浪,惊涛澎湃而得名。石矶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为长江流域三大名矶之,与小孤山合称为“江南第一景”。唐武后天授年间(69...
1263
旧县街旧县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景区
旧县街旧县街座落在黄岭乡新春村境内。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在县境增设州制,州治设此。同时,将彭泽县治从今湖口的小凰山下迁此,为附郭县。随之建城池,设官署,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城郭建筑雄伟,有东、西、南、北四门。武德八年废州制,县治仍留此,...
1264
烈士陵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景区
烈士陵园 位于城东北一公里的牛头山麓,占地面积约50亩。1953年筹建,1964年正式对外开放,1965年重修为现在规模。陵园中心为烈士纪念塔,塔身耸立,雄踞山巅,四周遍植苍松翠柏,整个陵园,林木扶疏,绿荫葱郁,花香不断,竹影参差。纪念塔面...
1265
立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有“新春大似年”之说。这天,家家摆设茶叶、稻谷、青菜三物,焚香鸣爆,称为“接春”。另用红纸写:“迎春接福”四字,贴于中堂或门首,以示得福,旧俗立春前一日,为土牛挂彩,到期县官率僚属迎春,亲自扶犁,三推而止,然后用鞭子打碎土牛,叫“鞭春”。打...
1266
春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春节。这天,家家户户很早起床,鸣放鞭爆,名曰“出天方”。意为开门大吉,万事如意。清晨,儿童着新衣,往长辈家拜年,必获糖果而归。成人相见,则拱手道贺,互祝吉利。客来,敬之以糖茶熟蛋,名曰“捧元宝”。建国后,将农历年改为春...
1267
拜新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初三,全县大部分地区,对头年死去的人,叩灵祭奠,携带香纸、金花、鞭爆前往,叫做“拜座”。
1268
人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初七,农村户户都烧门前纸,并有:“烧了门前纸,男人做买卖,女人做针黹(音纸,女人做针线曰针黹)”之说。意思即初七已过,男女都要各务本业,劳动营生。多数村庄,使儿童涂花脸,手执刀叉,鸣锣击鼓,往来呼噪,挨家挨户追赶,名曰“赶野猫”、为...
1269
元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灯节”。往年邑民轮供灯会,有采茶、踩船、蟹、蚌、太子、鳌山等名目。城中四门不禁,鼓乐喧天,歌舞达旦,青年们赤膊游龙,每以鞭爆盘于龙头,点燃后,火花四迸,旁观者又以火花向之注射,虽灼肌肤,亦所不顾,往来欢呼,名曰...
1270
土地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相传这一天蛰龙开始苏醒,称为“龙抬头”。又传说这天为土地神的生辰,城乡群众,分别在居住之地举行祭祀,名曰“土地会”,男人参加,整洁衣冠,置办祭品,有的村庄还请道士设香案、作法事,以求一方平安清吉,仪式完毕,参加者齐集会餐。...
1271
花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二月十五,民俗相传这天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农村居民,多在这天做蒸米粑或糕粑,名叫“花朝粑”。一些爱热闹的男女,还在树林里,以彩纸挂树枝上,焚香鸣爆,供以米粑,敬祀花神。少女们喜欢以彩帛饰于鬓发之间,以期博取花神之喜爱而赐以幸福。传...
1272
上已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三月初三,民间认为这天是灾星邪鬼降临的日子,农村妇女,清晨去野外剪野生小蒜和粉做粑,名曰:“打鬼粑”。认为吃此粑,可以驱邪逐鬼,消灾免难。
1273
清明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家喜于门前悬挂新柳。在此之前群众即开始扫墓活动,在祖先坟前焚香烧纸,鸣放鞭爆,献牲礼酒食,并在坟上挂纸花,压纸钱,同时铲除墓地周围杂草,在坟上培土堵洞,祭奠后的肉食酒类,儿童集食,以祈祖佑。现机关、团体、学校,亦多在此日拜祭烈士陵墓,以寄...
1274
浴佛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四月初八,佛教善男信女,多往寺庙焚香礼拜,迄今农村中,仍然有不少佛教徒和信佛群众十分虔诚参加这种宗教活动。民间传说,这天下雨,主当年大涝;天晴主当年大旱,阴天主好年景。
1275
端午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称为大节。这天家家以艾蒿菖蒲挂门首,说是“艾虎除妖,蒲剑斩鬼”。传说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而死,民间用箬叶裹糯米,古称“角黍”,俗称粽子,投江祭奠,又以雄黄和酒,家人遍饮,并将此酒洒于墙脚壁角,以避蚊蚁兼除疫疾。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