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323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725 条
2023年
59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323 条
专题知识
229条
交通
105条
公文
2条
其他
129条
动物
34条
区域
59条
医疗
2条
土地资源
13条
基础设施
13条
数据统计
55条
景区
44条
景物
7条
植物
64条
民俗
246条
民俗文化
120条
物产
6条
疾病
36条
矿产
2条
粮食
1条
美食
8条
艺术
43条
5条
药物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323 条 56 / 8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826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77年引进摩拉杂交公水牛(印度牛与巴基斯坦牛杂交的后代)与本地母水牛杂交而成。为不打断滨湖水牛本地品种的遗传特性,未予推广,仅在吴城水牛繁殖场繁殖20余头。
827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0年由艾城菜牛场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与本地母黄牛进行改良杂交而成。被采用的种公牛有海福特、夏洛米、四门塔尔,率地红等品种。
828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为本县民间精心培育出来的地方良种。建国初期,此品种遍及全县。主要特点是耐粗性好、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繁殖率高。但各地偏重杂交利用,忽视保种工作,以至种源大量减少。1980年仅三角、立新、城山、九合等公社的部分村庄,尚存少量的纯种。
829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64年流入本县。主要特点是耐粗、抗病、早熟、繁殖率高,肉质细嫩、性情温顺、管理方便,以江益、燕坊、虬津、八角岭、梅棠、白槎、柘林、江上、三溪桥等乡(镇)饲养为多。
830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杂种猪,混有多种血缘关系,品种遗传性逐渐退化。遍布于各乡(镇),饲养数量多。
831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外来良种猪,1977年开始引进饲养,有巴克夏、约克夏、苏白、长白、芦花、北京花,北郊黑等品种。有些地区因偏重杂交,且饲养不当,故数量渐为减少,性能亦随之退化。
832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本地鸡,特点是耐粗、适宜性强、体重中等、产蛋较少。年产蛋量80-120个。
833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白洛克,1968年引进的肉用型鸡。其特点是胸部发育好、生长快、体型大。一般公鸡可重达4-5公斤,母鸡可重达3-4公斤。现存纯种很少,大都被杂交退化。
834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来航鸡,1960年引进的蛋用型鸡,其特点是体型小、产蛋多。年产蛋量250-280个。现存纯种很少,大都被杂交退化。
835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亦称大粒麻鸭,1963年从安徽省引进。
836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是广东清远灰鹅。1980年全县饲养量为3万余羽,集中在三角、永丰,马口、立新、江益等社(场),其它地区甚少。1984年全县饲养量为6,900羽。
837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有意大利蜂和中国蜂(土蜂)。意大利蜂系1956年引进,其特点是产量高、收益大、见效快。本县自然条件好,花期较长,蜜源较多,利于养蜂。养蜂专业户还利用不同季节,趁花期到金国各地游养。
838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有长毛兔和菜兔,1958年云山垦殖场凤凰山分场一度办有养兔场。1979年县外贸公司从浙江省引进长毛兔,分别在九合、江上等公社的养兔重点户饲养。
839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是本地山羊。其特点是采食能力强。但容易损害庄稼,故饲养不多。
840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 类型: 基础设施
1965年建成。起点军山变电站,终点九合乡彭家村,全长23公里。供九合,三角等乡农业排灌和住户照明。1967年该线引入县城,本县电力亦列入华中电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