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323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725 条
2023年
59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323 条
专题知识
229条
交通
105条
公文
2条
其他
129条
动物
34条
区域
59条
医疗
2条
土地资源
13条
基础设施
13条
数据统计
55条
景区
44条
景物
7条
植物
64条
民俗
246条
民俗文化
120条
物产
6条
疾病
36条
矿产
2条
粮食
1条
美食
8条
艺术
43条
5条
药物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323 条 44 / 8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46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周岁:婴儿满周岁,产家兴做生日粑分送外家、亲友和邻居。亲邻多回赠衣物或鸡蛋,外家则馈以银项圈、长命锁或手钏、脚钏等纪念物,以祈“长命富贵”。晚上,吃过“周岁酒”,有的习惯拿出笔墨、书画、刀尺、针线、算盘、钱币、食品和玩具置于筛内,任小孩自取...
647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寿诞:旧习年满50始祝寿,后逢整十庆贺一次。实际逢七亲友即送寿礼,逢九做寿庆,因有“送七不送八”、“庆九不庆十”之说。一般寿礼为寿糕、寿面、猪肉,亦有送寿联、寿屏、寿幔,晚辈和至亲好友贺礼尤重,女儿还送衣、被、鞋、袜、帽等服饰。儿子主持寿庆...
648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送终:老人将死,凡在外地的亲属子女必须火速赶回,守候身边,聆听遗嘱,谓之“送终”或“送老”。气息,亲属人等齐跪床前,边哭边烧钱纸,俗称“起身钱”或“倒头钱”。接着将遗体移躺在木板或竹床上,面掩白布,头枕用钱纸包土砖,头边点盏油灯,继续焚香化...
649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报丧:死者落气后,立即向社庙送拐杖,点油灯,焚香礼拜,告知社司爷“×××已经亡故”,俗称“送社灯”。并四出向至亲友好报丧和向“八仙”(抬丧的人)首领通报,死者若系已婚女性,必先向其娘家报信。远方亲友闻耗速至,谓之“奔丧”。
650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人殓:入殓前,先由亲人从河塘或井取水为死者抹尸,父死子抹,母死女抹,也有请专司殓事者抹,一般胸前抹3下,背心抹4个,俗称“前三后四”;然后换上全套“寿衣”,一般上身穿7层,下身穿8层(女性必穿百摺裙),俗称“上七下八”;同时用白棉纱做腰带,...
651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吊唁:入殓后,停柩于祖堂或自家厅堂,柩上置把柴3块、大米1袋(出殡时置于放遗像或灵牌托盆内,回灵时用以煮饭给嫡系子孙吃),柩下点腰灯。柩前设灵堂,安放死者遗像或灵牌,两侧排列按父竹母桐和孝子人数制作的哭丧棒。灵前设香案,焚香燃烛,点长明灯(...
652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出殡:亲属子女先在灵堂“吃陪灵饭”,向死者告别。然后由“八仙”(实际16人或20人)捧枢出堂缚予灵车上,亲属子女随之排列跪于灵车前,听“八仙”掌彩(一领众和),内容多恭维东家之词,亦有“八仙”互勉之语。
653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安葬:灵柩送入茔地后,亲属人等拜别回灵,并解麻摘白。灵枢立时人葬者,先请风水先生择定墓基和方位,再鸣爆举行“开山式”,即由孝子(长子)跪着向前先挖3锄;接前“八仙”动手打井、暖窖、落柩、掩土、垒石成冢,然后孝子将哭丧棒插于墓前。
654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祭奠:回灵后,先在丧家厅堂一角设灵台,将死者遗像或灵牌置其上,家人晨昏焚香叩首,逢餐必供,谓之“家祭”,直至百日或周年除灵为止。入葬第三天,合家亲属子女必具酒食等祭品到墓前,焚香、化纸、洒酒饭、放鞭爆、叩头礼拜,谓之“复山”,俗称“三朝圆坟...
655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相见:初次谋面,先询问尊姓大名或经熟人介绍,然后握手问好;如遇尊长,待对方伸手方与相握;若戴手套,脱下再握。熟人见面,常用“您好”、“您早”、“工作忙吗”、“吃了饭没有”等语问候,也有以微笑点头或招手示意。久未会晤或异地相逢,倍感亲切,多寒...
656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相让:同席进餐,让长者上坐,新菜上桌让长者先尝。与人同行,先宾后主,先长后幼。狭路相逢,少让老,大让小,男让女,健康人让残疾人,徒手让负重,行人让车辆。行车时,自行车让机动车,大车让小车,货车让客车。乘车搭船,给老弱病残者让坐。观景、购物循...
657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相助:同僚求知、进业有疑难,热情切磋商讨。同行人有急难,慷慨解囊。亲邻遇灾祸,协力排忧解困。境内外发生灾荒,积极捐献钱物。若接受他人的关照或馈赠,必以合适的方式回敬或回谢。
658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祭社:旧时,以每年春、秋二祭土神之日为社日。春社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每于是日,农家为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群起集资结社,宰牲具酒,焚香呜爆,礼拜土神,祭毕举行“社饮”,俗称“吃土地会”。秋社乃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如遇丰收年景,除以牲醪致祭,并...
659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育秧:旧时,每年腊月最后一天(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日)下午,农家要到来年水稻育秧田头烧稻草烟辫,俗称“送烟把”,并焚香鸣爆,预告田神。元宵过后,即在育秧田内烧小火粪堆,堆距2~3米,俗称“搭秧田包”。种谷落田时,先择一“Y”形小树,上裹红布...
660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插秧:秧苗成熟后,农家便与亲邻约定插秧日子,相互帮工。届期,主家必备米酒、腊肉、糯米饭款待,上、下午歇工尚须送烟、茶、点心至田头。插秧当日清晨,每个插秧手须扯足一担秧。扯秧时,先由主家在田边焚香鸣爆,礼拜田神,并亲自下田扯第一把秧,称“开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