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323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725 条
2023年
59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323 条
专题知识
229条
交通
105条
公文
2条
其他
129条
动物
34条
区域
59条
医疗
2条
土地资源
13条
基础设施
13条
数据统计
55条
景区
44条
景物
7条
植物
64条
民俗
246条
民俗文化
120条
物产
6条
疾病
36条
矿产
2条
粮食
1条
美食
8条
艺术
43条
5条
药物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323 条 30 / 8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36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植物
主要分布于石门、罗溪、甫田等地,系野生,年产量达4万余斤。
437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植物
1975年由江苏溧阳引进,在石渡、船滩、幸福、罗溪等地试种。亩产200余斤,年产量达1.2万斤。
43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植物
1976年由浙江东阳县引进,在石渡、船滩、幸福、罗溪等地试种成功。现已扩种150余亩,年产量2千余斤。
43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植物
1976年由四川运苗4万株移植在安乐林场及罗溪仙果山等地。长势良好,近年已有少量供应。
44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植物
武宁县山区原有少量野生,1976年变野生为人工培植,现已扩种,年产量近万斤。
441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植物
由野生改为人工种植,初获成功。播种面积150亩,年产量2万斤。
442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性病,又称梅毒。1961年在温汤、南岳两个公社进行血检,受检1849人,其中阳性患者47人,·经过治疗,全部治愈。
443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头癣,又叫癞痢头。1972年普查,全县有患者10175人,从1972年起开展普查普治。公社和大队负责包查包治,免费给思者服用灰黄霉素和患部搽药,经过八年反复治疗,至1979年已根除头癣病。
444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钩虫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粘膜出血而引起贫血。因农民赤足下地,幼虫易侵入皮肤,农民中感染较多。1956年在罗溪、横路、船滩等地用粪便除虫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治疗。1968年以后,进行两次防治,钩虫病患者逐年下降。
445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而致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儿童居多。1956年曾对1358名患者用宝塔糖、驱蛔灵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446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丝虫病,俗称“冬瓜脚”。是丝虫寄生在淋巴系统引起发病,由蚊虫传播。流行严重的有箬溪、巾口、城郊、石渡等地。据1956年普查,有体征病患者3259人,经过多年普查普治已取得显著疗效。1981年仅发现个别体征患者。
447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疟疾,又叫“打摆子”或“打皮寒”,是由疟蚊吸人体血液将细菌传人血液而致病。1957年和1965年先后两次发生疟疾大流行。1957年9月患者高达21150人,占总人口12.8%,严重的有横路、大桥、箬溪和城郊等地。对人民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影...
448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按流脑菌群和菌种变异,八至十年出现一次大流行,五至六年出现一次小流行的规律,积极进行防治。1967年出现流脑1300多人,至1978年发病率降为605例,死亡率也由1967年的9.69%下降到1978年的6.28%。
449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是由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常引起大流行,死亡率很高,接种牛痘是预防天花的良好办法。但在解放前种牛痘不普遍。1950年我县实行全民种牛痘,至1953年,全县消灭天花。
450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 类型: 疾病
又名小儿麻痹症。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并留有瘫痪后遗症。做好小儿麻痹症糖丸活疫苗的投服工作,保护易感儿童提高免疫水平,是预防本病的积极措施。1972年我县发现此病65例,从1974年起,连续六年在全县范围内对15岁以下儿童免费发给糖丸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