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323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725 条
2023年
59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323 条
专题知识
229条
交通
105条
公文
2条
其他
129条
动物
34条
区域
59条
医疗
2条
土地资源
13条
基础设施
13条
数据统计
55条
景区
44条
景物
7条
植物
64条
民俗
246条
民俗文化
120条
物产
6条
玄学宗教
3条
疾病
36条
矿产
2条
神话、宗教
3条
粮食
1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38条
美食
8条
艺术
43条
茶
5条
药物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323 条
19
/
8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71
巧战文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其他
红军游击队成立后短短的几个月中,队伍迅速扩大到一百二十余名。大队以下由三个分队扩充到两个中队六个分队,还组织了一个手枪队。各区成立了赤卫中队,大部分乡成立了赤卫分队。为了扼杀这支新生的武装力量,民国十八年十二月,湖口县靖卫队队长夏桂生纠集彭...
272
团山涧反击战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其他
民国十九年一月,靖卫队大队长吴楚藩凭着优势兵力,对游击区发动第二次进攻。一天傍晚,靖卫队进驻文桥,准备向城山进军。游击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在赤卫队的配合下,埋伏在文桥、城山交界的六甲山、团山涧两旁。第二天清晨,当靖卫队全队进入团山涧后,游击队...
273
马影桥遭遇战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其他
国民党第八师特务队进驻湖口后,不断对苏区进行骚扰。民国十九年二月,游击队在马影桥与特务队和靖卫团遭遇。敌人凭着人多,装备优越,集中火力向我游击队展开进攻。游击队在群众掩护下,凭着勇敢机智和熟悉地形,进行有力还击,使敌人未能前进一步。在战斗中...
274
攻打徐家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其他
游击队在中央巡视员老向指示下,于民国十九年三月十五日进攻都昌反动武装大本营——徐家埠。敌营驻有靖卫团百余人,游击队却出动了八十余人,加之红军预备队员和赤卫队员一百余人共二百余人,深夜,从周同垮和沈天寺村出发,在周赓年大队长率领下,经过30里...
275
攻破县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其他
民国十九年四月,全县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一些地主豪绅逃人县城,在夏桂生靖卫队保护下,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游击队为了消灭夏桂生反动武装,与从星子方向来的赣北游击队协同作战,攻打县城。当时集中了游击队和赤卫队二百余人,加上智区(今江桥、城山、...
276
高腔(青阳腔)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高腔(青阳腔)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江西弋阳腔流传到安徽青阳地区,与当地的俚歌俗曲相结合,并吸收余姚腔的成分,遂形成一种新兴的戏曲声腔——青阳腔。
277
湖口高腔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湖口高腔属青阳腔嫡传的一个重要支派。约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传人湖口县。后又经湖口县流传至毗邻的星子、都昌以及安徽岳西等地。高腔剧目,主要是民间传奇故事。唱腔属联曲体。演出形式有高台演出和围鼓坐唱。
278
采茶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采茶戏起源年代无考。约在清代由湖北黄梅县传入湖口县。流行于马影、张青、流泗、凰村、江桥等地。初期,沿袭采茶歌的男女对唱形式,后逐渐发展到由两男一女分别扮演小生、小旦、小丑的“三角班”。清末“三角班”扩为“十角”,即末、净、生、旦、丑、外、贴...
279
木偶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木偶戏又称“一人班”。由演员操纵木偶表演。分布袋、提线、杖头、铁线4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从福建传人湖口县,属布袋木偶类。演唱为汉剧曲调,以二胡、唢呐、笛子和打击乐器等伴奏。演员具备吹、唱、拉、打的功夫,“唱念坐打全凭双手,生末净旦...
280
文字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文字调起源无考。流行于江桥、东庄、城山、屏峰、舜德、流芳等地。文字调曲调低平,变化不大,故在县内渐趋衰落。
281
饶河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饶河戏清末由都昌传人。仅在与都昌交界的屏峰、武山两地少数村落流传。
282
黄梅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黄梅戏1954年由安徽宿松、望江传人。是受群众欢迎的剧种之一。业余剧团曾一度遍布全县。
283
湖口渔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湖口渔鼓是以鄱湖渔歌和民间小调为基调的小曲渔鼓。演唱时以一端蒙上河豚皮的竹筒为道具,演唱者左臂竖抱,右手击筒底,边敲边唱。曲调分为渔鼓调、渔歌调和小调3种,一曲多用,多曲联用,说唱结合,旋律流畅优美,具有浓郁的鄱湖生活气息。
284
道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道情又称花板子。年代无考。原在外来乞丐中流行,他们以此乞求施舍。本地学唱者不多。表演者一手持竹筒及半面铜钹,一手有节奏地拍打,同时伴以歌唱。以后演唱内容以恭贺喜庆之类为多。曲调渗入民间小调,融成花板子曲牌。
285
堂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民俗
堂会旧时,本县乡民常在婚寿时举办堂会。结婚时称“打新房”;寿庆时称“祝寿”。堂会人数不等,不搭台,不化妆,道具简单,唱腔以湖口高腔、弹腔和采茶戏为多。也杂有其他小调。结婚时唱“甘露寺”、“撒帐”歌,“送子”,祝寿时唱“郭子仪上寿”。演唱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