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2 条
2021年
1139 条
2023年
139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522 条
习俗
107条
交通
10条
人口
15条
人造景区
21条
公路
158条
关隘
1条
其他
111条
军事区
8条
农作物
27条
农牧区
12条
制度
7条
动物
38条
古迹遗址
20条
土地资源
61条
居住区
9条
工业产品
530条
工程
19条
技艺
13条
景物
17条
服饰
2条
植物
42条
植物病害
11条
民俗
90条
民俗文化
62条
水果
2条
水路
15条
渡口
67条
物产
1条
特产
6条
疾病
16条
矿产
143条
空路
1条
粮食
16条
美食
1条
自然景区
18条
自然资源
264条
艺术
66条
药物
1条
蔬菜
12条
街道
300条
谚语
8条
财政支出
47条
货币
13条
资源
1条
铁路
4条
驿站
1条

颗粒列表

共 2522 条 89 / 16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32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一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与春节、端阳节为传统大节。此日,尽呵能做到合家团圆共度佳节,至亲好友还要互赠月饼,相邀赏月。城区的青少年从八月初一即着手划烧“太平窑”(用烧瓷器的渣饼垒成的窑)060年代后已不如以前盛行,偶有少数少年和退休老工人在...
132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旧时常囊茱萸系臂,采菊沽酒,食粟粽花糕,好友相约登高眺远,成为赏心乐事。建国后,重九登高已成为一种体育活动和民兵军事训练的一项内容。观赏公园菊展,更是群众喜爱的项目。
132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解放前,宗祠、会馆都有隆重的祭祀活动,各宗祠按丁发放“冬至肉”,发放男丁饼,有的还有发放两枚“认骨饼”,给本族已出嫁健在的女儿的习俗。解放后此习已不存在,但祭祖之习仍有少数地方保留。
132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为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旧俗过年有的从这一天算起,所谓“腊八腊八,捋鸡杀鸭”,即是为过年做好准备。农村多从这时起,打年糕(用糯米粉做糕)、宰年猪、扫扬尘、洗家具,有的人家还用红枣、红豆和大米煮粥,名腊八粥。
132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一般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有二十三日或以后诸日的,因本市城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习俗各异,故从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都有过小年的。过小年这一天必须扫扬尘(有的在腊八)、搞卫生。晚间则备酒加菜,以示庆祝。
132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各家布置堂屋,悬灯结彩,张贴春联、门神。晚间要先陈设祭品祭祀天地祖先,然后举行家宴,吃团年饭。饭后,到处点灯,小孩手提灯笼、燃放爆竹,大人则给小辈压岁钱,并围炉喝茶吃茶点,坐以待旦,叫做“守岁”。建国后,已剔除封...
132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旧俗习惯于就近联姻,很少到外地结亲;而且重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订亲一般要经历相亲、提亲、定亲三个过程。相亲(亲友结亲其子女常见面者除外),男女双方由媒人找机会见面,也有暗中相亲的。如双方认可,即听从父母之命,由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其中送庚...
132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由男方父母确定结婚日期,请媒人转达,并依俗送礼,这是“送日子”。结婚日期确定后,双方即筹备婚、嫁。但城、乡间不尽相同,大体情况是:成亲的前一日,男女两家要备酒宴客,女方叫“上头酒”;男方叫“鸾轿酒”。乡间,男女各家要备专席请新人,父为子、母...
132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在城镇中轿至男方家,由新郎向轿作过揖退出,全家回避,再由伴娘启门扶新娘出轿入新房,稍事休息,即举行婚礼与家人见面。晚间酒宴后,再举行送洞房仪式。农村则是轿至男方宗祠由“生”门入,由伴娘领出新娘与新郎拜过祖先,再由新郎驮新娘至新房,吃过“交心...
133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一般指老人在其弥留之际,儿孙便临床送别,俗称送终。死后,由亲属为死者更衣梳头,并将尸体移于堂前门板上,覆盖以白布。灵前点灯焚香,烧化纸钱并向亲友“报丧”(即报讣)。亲友闻讯,即备纸钱、香烛、挽联、祭幛等进行吊唁,内亲还要备水礼和棺内用物。
133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由“土伕”为死者洗濯,换上白布内衣,再套上死者生前穿过的干净衣服,死者穿着衣裤数量,俗有“上七下八”的说法,所有衣服均须剪去扣子,然后套上红外衣:有些人家还用丝棉裹体,头面丝棉剪开叫做“开面”,入棺后,盖上绸(布)被,经亲属向遗体告别,才能...
133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出丧之前,要请地仙师看风水,大户人家还要请僧道做斋,出殡前散子孙饭、行路祭、放河灯等,挥霍的钱越多,越能显示其富贵。一般人家则棺披红毡或红布,上缚一红毛公鸡,由“土佚”八人抬柩,亲属披孝送丧,并沿途散布草纸、燃放鞭炮。
133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由亲人开土,然后“上佚”挖好墓穴,并用芝麻杆等在穴内烧薰,子孙跪拜送棺入穴。封土后,筑好坟堆坟台,有的还立墓碑。葬事毕,死者家属要宴请运棺的“土佚”和其他相帮者,以示感谢。葬后3日,亲属上坟点香烧纸,名日“观山”,以后每隔7天一祭,俗称“做...
133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改革建国后,进行殓葬改革。人民政府号召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治丧从简,动员道士(指专给人做斋的)改行从事劳动。从50年代起,逐步采取出讣告,开追悼会,送花圈、戴黑纱、白花等形式代替了过去吊孝、做斋、披麻戴孝等旧形式01959年,成立了市公墓管理...
133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略 | 类型: 习俗
婴儿满一岁时,叫“做周岁”。父母对此颇为重视,要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抱周岁儿拜见众人。本市还有“抓周”之习俗,据说在桌上摆上算盘、量米的量具、书本、钱之类的器物,小孩首先抓到的一件可预测其将来向某方面发展。解放后曾经中断,近年来又有抬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