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348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666 条
2023年
6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348 条
交通
87条
传说、奇闻
18条
其他
161条
农作物
9条
制度
45条
动物
107条
区域
60条
土地资源
48条
地理、地貌
11条
工业产品
57条
工程
33条
建筑
37条
政策法规、税收
45条
数据统计
92条
景区
72条
植物
20条
民俗
101条
民俗文化
106条
气候、水文
36条
水果
3条
渔业资源
15条
疾病
38条
矿产
8条
粮食
20条
经济作物
39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17条
自然资源
39条
艺术
9条
茶
2条
药物
3条
蔬菜
3条
货币
5条
食物
2条
颗粒列表
共 1348 条
88
/
9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306
生子 上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上灯女方怀孕后,娘家人要“送肚子”;生了婴儿要办“三朝”,做“满月”,贺“周岁”,生了男孩还要“上灯”,主要外婆给外甥送礼灯和礼品,先到祠堂上“响众”,灯挂在堂上,后摆灯酒,喝姜酒,给村人分送喜饼、喜包子或喜糖。
1307
生日寿庆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男人活到59岁,过生日叫做“六十大寿”,亦叫“做花甲”。所谓“做九不做十”;女人则“做十不做九”。夫妻健在,只为男做不为女做,父亲去世后,才专为母亲做。69岁叫“做古稀”,79岁叫“做老志”、89岁叫“做耄耋”、99岁叫“做百岁”。寿庆一般...
1308
报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向亲友通报死讯叫“报丧”;死者儿女亲自登门通报。对前来奔丧的吊唁亲友,死者的儿子应跪在门口,放鞭炮迎接,有的地方还发吊丧钱。
1309
守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为死者淋浴着寿衣叫“下榻妆尸”;死者入棺后,点上脑头灯,儿女和内亲“守灵”;如果尸体保留时间久,就按大小轮流守灵。
1310
相望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请人选好墓址,挖好墓穴叫“打坑”。亲朋好友向遗体告别叫“相望”;出殡前在祠堂里举行,客死他乡的,就在村外临时停放棺木处。葬礼主持人(当地叫地理先生)在相望前贴出告示,将相望时间、与死者冲撞忌讳的年龄等事项告之。不犯冲撞的亲友来到祠堂,在爆竹...
1311
送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送葬时,左臂系白布练或白毛巾,有的戴白布。直系亲属戴白布帽,儿女戴的白布帽后面拖得最长。走在送行队伍最前的是扛着幡旗的长子,接着是4人抬的棺木,棺木后是分发路钱(冥钱)的,乐队,扛送葬物(被子、毛毯等床上用品)的人,再后面是送行队伍。路上遇...
1312
封棺 落葬 完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焚化冥钱将坑烘干叫“暖坑”;将棺木平稳的放入墓穴中叫“落葬”,墓地填土后,由地理先生焚化各种冥物,亲朋及帮忙者离开后,不得回头看,这叫“完工”。如今提倡火葬,安葬前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即可。
1313
倒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从亡故之日算起,每7日焚冥钱一次,祭奠一番,共7个“七日”。第49天叫“倒七”或“接七”、“满七”,这天要请道士做法事,亲戚买来灵屋、冥箱等冥物,天黑前焚烧。至此,丧事方告结束。
1314
祭祀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扫墓每年的清明、冬至节,亲人得到墓前祭祀。长者提上“三牲”、酒和香烛爆竹,其他人紧随其后,来到墓前,先清除墓周围的杂草,再酒洒二巡,点香鸣炮,众人跪拜。
1315
民居式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如今乡村建房,先申报审批地基,再设计规划。传统民居多为砖木构架建筑。屋面为中高,前后两面坡式样,屋顶中有脊,脊端微翘。青砖青瓦,墙的下方粉刷石灰,旧时多为草房,一般无院落。现代住房质量有很大的提高。青原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上世纪50年代土...
1316
开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民间造房前先要请风水先生择地,择吉日开工。在开工及上梁之日,主人置酒肴款待泥木匠,以示敬师,并封“利市”。建房多在农闲时,
1317
上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间最重视房屋中梁的安放。上中梁要选吉日良辰。前一日竖柱称为“暖梁”。亲友送米糕、牌匾、鞭炮、红烛、喜幢等,女婿要送肉、鸡、鱼“三牲”,户主晚上请亲友、泥木匠吃暖梁酒。上梁时,梁子中间挂一个红布缝制的三角袋,袋中装有柏树籽、茶叶、米、铜钱、...
1318
乔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房屋竣工,乔迁时,户主再次设宴招待亲友和木泥匠。宴席安席规矩是:“一铁二木三打石四泥水,亲朋好友往后请。”如今,建钢筋混凝土高层楼,或购置商品房,乔迁之日,在馆店里款待亲朋好友。
1319
进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孩子到五六岁,要进学堂了,至亲前来庆贺,叫“进学喜”。一般送书包、文房用具。家长要置“进学酒”。开席前,先拜孔夫子,再拜老师,这一习俗早已废。现在,外婆家给外甥送进学贺礼的还有。
1320
升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现在,孩子考上大专院校,家长要置办“谢师宴”或“升学酒”。农村则备多桌酒席,请老师和亲朋好友吃酒。老师坐上席,尤其是班主任、启蒙老师、校领导备受尊敬。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