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4594 条
2021年
76 条
2022年
1273 条
2023年
324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594 条
专题知识
873条
交通
15条
传说、奇闻
5条
其他
88条
动物
57条
区域
68条
医疗
1140条
医药处方
383条
姓氏
144条
工业产品
5条
数据统计
43条
景区
51条
植物
363条
民俗
264条
民俗文化
904条
气候、水文
4条
水果
12条
渔业资源
3条
物产
7条
神话、宗教
53条
粮食
12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24条
美食
9条
艺术
46条
茶
10条
蔬菜
11条
颗粒列表
共 4594 条
289
/
30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321
牵牛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此活动项目原自生产中的牵牛动作。比赛时,两人各站一方,用手拉动对方,以被对方拉动且脚步向前移者为输。该活动系锻炼臂力和脚劲项目。因不受地点限制,在罗源县畲族乡村群众中广为流行。
4322
提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赛前选择约2米左右的木扛一支(或竹竿,甚至锄头、塍刀),手握其末端,然后单手将木棒提起,并举至手臂平衡为准。比赛时以坚持时间长者为胜。该活动主要练习手腕和手臂力量,在田间劳动时还以锄头、塍刀为器具进行锻炼、比赛。罗源畲族乡还有不少人能单手举...
4323
击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以锻炼手臂力量和身体平衡力为主。活动时人两脚并拢站立。比赛时两人各伸出手掌,互相对击,以身体后仰、脚步后退者为输。
4324
八井拳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发源于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雷安居、雷安和两兄弟迁居牛洋村(今为八井村下属自然村),教族人练功习武,并历代相传。后裔分居八井村后,拳术的套路、练武人数增加,开始向外传播。因此,“八井拳”逐渐出名。八井拳术的...
4325
大项杂拳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这是80年代初由罗源县白塔乡大项村拳术爱好者创立的一种新拳种。创始人为该村的蓝荣华。他先后拜屏南、古田、浙江等武术高手为师,学习不同套路,并从中吸取精华,又通过自己的编排,形成新的套路。该拳术特点是重于脚功,出击时犹如龙腾,有很强的强身作用...
4326
刀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群众操练刀术历史悠久。清代时以罗源县霍口卓贤垅村为闻名。相传,该村刀术分短柄单刀和长柄大刀两类,刀法皆以劈、斩、架、扫为主。罗源县传奇人物雷廷雨就是以练长柄大刀而得名。卓贤垅刀术于清代末期失传。
4327
剑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剑术原流传于罗源县霍口、飞竹等地畲族乡村,但练剑术者亚于拳术。罗源畲族剑术为单剑,主要剑法有点、刺、劈、撩等,具有刚柔相济、气势连贯的特点。但受拳术的冲击,清末已失传。
4328
齐眉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亦称七尺杖。其套路有七步缠身、三剪、四步、十八杖等。各个套路皆分节,一般分为4~18节。基本动作有点、拨、劈、撑、架等,动作虚实兼用,有攻有守,齐眉棍流传于罗源县八井、许洋、笕下等村。
4329
长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以棍长著称。曾流传于罗源霍口一带畲族乡村。长棍的基本动作有挑、戳、架、扫、推等,有攻有守,攻守兼备。今练习者不多。
4330
带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带术因使用腰带而得称,用于对付棍术。使用前先沾水,有缠、击等简单动作,但以缠绕棍,以阻止其进攻为主。带术起源于拳术,依靠手腕和手臂力量。罗源县畲族部分群众掌握并使用带术,其中八井村少数妇女亦会带术。
4331
游泳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连江县和罗源县不少畲族村庄临溪或临海。地理条件优越,沿溪、临海的居民自古养成游泳的习惯,掌握游泳的技巧。居住在连江县小沧、潘渡、七里、利洋和罗源县霍口溪两岸的王廷洋、大王里、霍口、福湖、溪前等村的畲民,游泳活动十分普及。小的八九岁就结伴到溪...
4332
操石磉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操”即“推”,“石磉”即“石块”,石块可选用扁圆,底面光滑的,大可数百斤,小只几十斤、几斤,依人力气大小而定。操石磉一般在石铺的街道上进行。少年多为2人一组,由一人在另一人背后挽其肩,让其双脚稳踩石磉,斜挺腰杆,然后合力推动石磉前进。脚踩...
4333
踩石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由操石磉发展而来。活动时运动员站在20余公斤重的圆石球上,前后踩动石球,运动自如,又不至掉下来,这要求运动员要有较强的平衡能力和气力。
4334
登山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连江县畲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山区,开展登山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农闲时期,青壮年甚至少年儿童,多聚在一起进行登山比赛,即从山下,沿山坡直登而上,以先到达指定高处地点为胜。畲民也有重阳登高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秋高气爽,他们都要登山秋游。中...
4335
拔河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拔河比赛始于民国时期,当时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拔河被列为各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畲族群众在农闲季节也开展拔河比赛,特别是女子拔河比赛更为引人入胜。小沧乡尤盛,曾组队参加连江县第七、八、九届全县运动会,三次获得少数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