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594 条
2021年
76 条
2022年
1273 条
2023年
324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594 条
专题知识
873条
交通
15条
其他
88条
动物
57条
区域
68条
医疗
1140条
医药处方
383条
姓氏
144条
数据统计
43条
景区
51条
植物
363条
民俗
264条
民俗文化
904条
水果
12条
物产
7条
粮食
12条
美食
9条
艺术
46条
10条
蔬菜
11条

颗粒列表

共 4594 条 288 / 30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306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剪纸,又称剪花,就是用纸张剪制各种图案。剪纸在罗源畲乡流传广,而且历史悠久。剪纸以剪“花样”为主,次为礼花、供花。 “花样”,又称绣样,为刺绣的基础工序。花样分领口花、围裙花、鞋面花和袖口花等。花样的内容以花鸟图案为主,有“双凤朝牡丹”、...
4307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福州地区畲族女性衣裳的领口、围裙、鞋面喜欢绣花。畲族女性一般十三、十四岁时就跟着大人学绣,不少青年女子的新婚衣裳、围裙带、鞋面等花,全为自己绣成。罗源县畲族刺绣花样多种,内容有“并蒂石榴”、“并蒂莲花”、“喜鹊报春”、“锦鸡报晓”、“云朵”...
4308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连江畲族地区传统的编织工艺有竹编、带编和草编3种,制作均较精细,颇有声誉。小沧、潘渡、蓼沿、丹阳等畲族聚居地,盛产竹类,竹编工艺较为突出。有斗笠、花篮、茶篮、饭盒等,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斗笠使用的竹篾细条...
4309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毛竹鹞以拉弯粗大的毛竹,在竹梢上缚上以野藤编成的藤篮或竹椅,人坐其上,再让毛竹弹向空中,上下摇晃,甚为惊险。在罗源县霍口、福湖等畲族村流行这一活动,今已少见。
4310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仲秋架,相传以始自每年八月仲秋节而得名。仲秋架以长杉木为柱,圆木为轴,轴上贯穿两根毛竹,呈十字型,四端绑上竹椅,4人分坐,在空中上下翻滚。仲秋架活动流行于罗源县白塔、西兰、飞竹等地畲族村,活动时间自每年八月仲秋节开始,至次年元宵节结束。相传...
4311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竹马,又称竹溜马,开展于罗源县畲族乡村。竹马,以竹枝或竹篾为垫,置于土坡上,人坐其上后拉动坐垫的竹枝或竹篾,让其自上而下滑行。参加该活动者多为青少年。
4312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两人背靠背,两手手臂互相交叉,一人身体前曲将另一个人驮起后放下,动作互相交换,反复进行。该活动在畲族青少年中开展较为广泛。
4313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扳手腕运动在畲族乡村广为流行,开展活动时间多为工余。该活动开展时双方以右肘关部位置于扁担、木棒或桌上,小臂直握对方手腕,以将对方腕角压到扁担、木棒的水平或触到桌上者为胜。参加角逐者不分年龄,也不分男女。
4314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由畲族狩猎活动演绎出来的,活动者双脚左右摊开与两肩持平,手握枪担,一面踏步向前,一面枪以担击地,并伴以旋转、拌肩等动作。猎捕活动以人为本,锻炼身体,也可集体操练,整个活动以踏步为主,动作豪迈刚健,直接反映畲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4315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攀登,又称攀崖,在罗源部分畲族乡村群众中于劳动休闲时开展。活动开始前先定某一田(园)崖作为攀登目标,同时规定比赛规则(即攀登时可用手辅助或不用手辅助以及出发地点等),攀登时以先到终点又不违反比赛规则者为胜。
4316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该活动源于生产。在罗源县的西兰、飞竹、霍口、洪洋等地的部分畲族村开展得较为广泛。比赛时先指定高树,然后逐人攀登,以攀得巧、攀得快、攀得高者为胜。
4317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该活动系室外开展,同时须有两人以上。赛前先选择以沟渠、或石头作为障碍物,并规定比赛规则。赛时按指定地点统一方向同时起跑,以最先到达终点的为胜。
4318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多为收获稻谷、番薯季节或杠树时开展。赛前先规定应挑或扛的重量及终点,以最先担(或扛)到终点者为胜。活动多在成年男女中开展,1952年,曾组队参加福建省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
4319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以柱子多的房子或竹林、树林为活动场所,活动者应多于柱子(在竹林、树林开展时先指定竹、树),规定每根柱、竹、或树限站1人,且要互换位置,余下没位置的两个人应趁其互换位置时抢占位置,最终以被挤出位子者为输。该活动项目在罗源县畲村少年中开展,但也...
4320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该活动源于畲族砍柴生产时用枪担嬉戏“对打”,其动作有挑、架等。后融入艺术,表演者腰佩刀鞘,一手握柴刀,一手持枪担,以刀敲刀鞘为节奏,手持枪担作拔、挑、架、劈等“对打”动作,并搬上舞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