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594 条
2021年
76 条
2022年
1273 条
2023年
324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594 条
专题知识
873条
交通
15条
其他
88条
动物
57条
区域
68条
医疗
1140条
医药处方
383条
姓氏
144条
数据统计
43条
景区
51条
植物
363条
民俗
264条
民俗文化
904条
水果
12条
物产
7条
粮食
12条
美食
9条
艺术
46条
10条
蔬菜
11条

颗粒列表

共 4594 条 254 / 30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3796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日常式围裙,除白色裙头外,其余三边均压上6~8厘米的白边,简朴平实。穿着时在上衣外先扎一条枣红与白相间的条纹腰带,再用一条蓝白间杂花色的腰带把围兜紧扎在腰间。罗源式盛装配有两条腰带,均是细麻布料而成。带长约170厘米,宽22厘米,两头有30...
3797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罗源式畲族绣花鞋为单鼻虎牙鞋。其特点是鞋头翘起,与福安式虎牙鞋类似,但罗源式虎牙鞋在鞋后覆有一片盾形盖片,为其他类型所不兼具。
3798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岭炳洋头饰主要流行于水南街道岭炳洋村,西芹镇吉洋村和夏道镇水井窠村。 头饰配件有:6只前宽后尖刻有观音童子花卉纹的银钩;一只圆形银匙;一条形如假发的黑色水纱;2.6米长的紫红毛线。
3799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后甲型,后甲头饰可看作岭炳洋头饰的简化版,仅需银钩及红头绳即可完成。主要流行于西芹镇后甲村。 近十年来还有更简化者,为个已经成型的帽圈,需要时扣于头上即可。
3800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赤岭型,在延平区太平镇刘家村赤岭坪和南平市延平区洋后镇洋后村锅厂自然村等地,传统的畲族服饰以刀剑形头饰最有特色。
3801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少女头饰:顺昌式少女头饰梳妆过程与延平式类似,第一步也是先用黑头纱包头。以前用的是三尺长黑纱,先包几圈再加捻打成绳子包围固定,再把头发盘起来,箍成“抹额”状,然后在包头外盘“髻心”,最后加一个红色线绳编织起来的“弄须排”。现在已简化为直接戴...
3802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顺昌式妇女头饰:顺昌式妇女头饰是在少女头饰的基础上再于后脑覆一条花巾。花巾由8块红色长方形布片、一根长长的飘带及两根发钗组成。佩戴时先将两根发钗分别从左右方斜插入发髻进行固定,再将珠串盘绕其上,然后沿扇面铺好8块红布,最后将飘带覆于其上用发...
3803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少女发式,少女头梳法简单,先将头发梳直,额前留下刘海,将头发分三股在脑后辫一条长辫,在首尾处扎一段红头绳。
3804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妇女发式,妇女头先用豪猪刺理直头发,将头顶中间的头发扎起,随后将其余头发拢于脑后并束好,再与中束头发合扎,绾成螺髻,插上长约10厘米的小银簪,然后蒙上黑色包头巾,也有不戴包头巾的,最后用系白花纹的红色带子缠绕四五圈。
3805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漳平式上衣,漳平式女式畲服也为右衽,形式与顺昌式相近,色多蓝色和黑色。领高5厘米,前后摆等长,领口及大襟边共有五个布扣。领部、袖口、衣摆均有花贴边,肩部及右襟边直至左襟衣衩均有绲边装饰。装饰边用色有黑、红、白、绿、黄等,花纹则多为花草及齿状...
3806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漳平式下装,女裤式样与旧式汉装裤相同。裤色黑,腰围、裤筒宽大,无衩无扣。其特点是裤管末端绲有齿状及水波纹花边。 裙子现已独为结婚之用,平时绝不使用。其特点亦是宽大及踝,中有开衩,色红,绲黑边和黄色齿状纹边,中间的花边色彩鲜艳,有绿色底深红...
3807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民俗文化
漳平式饰品,银饰包括耳饰、戒指、手镯等。其中以耳饰及九连环戒指最具特色。耳饰顶部有一蝴蝶形银片镶于弧状圈饰上,下面吊着十几串小银链,其尾端挂一细小的柳叶形银片,中间的银链上吊着花瓣形圆环,环上又挂有三串小银链。耳饰通长6.5厘米。这种耳饰多...
380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姓氏
大西门眠山岗、大林、山头庄、白石磻、大留、林前、上广、坦洋杨中坑
380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姓氏
十都官湖、十八都大丘田、五都赤乾、牛石坂、金飘带(金腰带)、四都后楼、五都南坪(红坪)、刘坑坪、黄墓、仙石
381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姓氏
溪塔、仙岭岔、洋勘、楼里、南阳上墓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