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594 条
2021年
76 条
2022年
1273 条
2023年
324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594 条
专题知识
873条
交通
15条
其他
88条
动物
57条
区域
68条
医疗
1140条
医药处方
383条
姓氏
144条
数据统计
43条
景区
51条
植物
363条
民俗
264条
民俗文化
904条
水果
12条
物产
7条
粮食
12条
美食
9条
艺术
46条
10条
蔬菜
11条

颗粒列表

共 4594 条 231 / 30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345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数据统计
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显示:福安畲族农业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2.71%,非农业人口仅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1.85%。由此可见畲族人口更多地聚集在农村,以农业为生。其中畲族农业户占畲族家庭户的94.62%。
345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畲、汉族祀神“奶娘”生日。“奶娘”姓陈名靖姑,号十四娘,福州下渡人氏。相传“奶娘”幼年学过闾山法术,能穿山破洞,捉拿妖精;能呼风唤雨,救济天下良民;能保胎催生,保护婴儿;能斩邪驱鬼,救护万民。畲民对她十分崇拜,户户神堂里都...
345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二月二日,是坂中畲族乡后门坪一带畲族村民的会亲节。这天,凡是后门坪“雷氏宗祠”的支派,以及与该村有亲戚关系的,都不远百里赶到该村会亲,时间1至2天。回故里瞻仰祖公香炉的会亲者往往要超过后门坪村人数的几倍,但本村人都能无偿予以接待。人人都...
345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福安畲族的传统节日。这天,畲族男女必须出门“踏青”,采集畲山特有的乌稔叶,泡制乌米饭,缅怀先祖,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共同预祝丰年。近十几年来,福安市政府在“三月三”举办了多次规模盛大的畲族民俗节活动。
345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四月初八,为畲汉两族的牛歇节。这天一早,畲族农民就要把牛赶到山上去吃露水草。接着把牛牵到水边洗刷牛身,以除垢定心,并解缰卸犁一天,以泥鳅或鸡蛋泡酒,用竹筒灌喂。又以米粥或薯米粥等精饲料喂养,以酬耕作之劳。这一日严禁棍打鞭甩,以定牛魂。同...
3456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八月二十二日,为田公元帅生日。凡供奉田公元帅的畲族人家都要过元帅节。这一天,要杀大公鸡一只,连同其他福礼摆到元帅坛前供祭。祭罢,全家人喝“元帅酒”壮胆,据说能驱邪魔鬼怪,以祈平安。
3457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畲族传统服装中,男性服装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女性服装富有民族特色。随时代发展,现在男女平时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但是畲家女结婚时,一般都新制一套民族服装作为嫁妆。年老的畲族妇女还有保存民族服装的,并时有穿着。 畲族女服又称“凤凰装”...
345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妇女发型独特,从后枕梳成瓜辫状,向上盘旋绕头盖一匝,高约面部的二分之一,如截筒高帽一般。发间环束数根深红色的绒线,“高帽发”顶中横插一根银簪,有的还斜插1条耳扒或1根豪猪簪。未婚少女则用红绒线缠辫子,盘绕在头上,额前留若干“刘海”。到了...
345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居住在山区,历史上是以番薯为主食,有“番薯丝吃到老”之说。由于大米较少,有时一锅要煮三种饭,即白米饭用来招待客人,白米和番薯丝对半掺,以供老人和小孩吃,纯番薯丝饭给青壮年吃。经过土地改革,畲族农民也分得部分水田,可以经常吃到白米饭了。8...
346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古代畲家住房以竹子为架,编竹片或芦杆为篱,覆盖悬草或杉树皮,以遮晴雨,俗称“悬草寮”。近现代以来,福安畲族房屋多为“四〓厝”,有的是两〓木料加左右两侧土墙,厝里的空间为三透。中央一透,正中用木板隔障,称为“中庭壁”,前为厅堂,后为后厅。其左...
346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崇祯四年(1631年),国外天主教教会首次进入福安县境,在溪东村建立了第一座教堂,开始在福安秘密传教。清顺治十二年,福安罗江籍传教士罗文藻从菲律宾潜回福建传教,时值郑成功占据了金门、厦门,天主教士得到郑成功的支持,公开传教,发展很快,入教...
346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基督教传入福安时间较晚。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英籍传教士伊牧师到福安传教,为福安基督教活动之始。50年代初,福安基督教共有教徒650人,分布在县城、溪柄、赛岐、下白石、前溪、潭头、泰逢、社口、柘头等9个堂区。1984年底,福安基督教三...
346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南齐时(479年~502年)佛教开始传入福安境内。唐开成三年(838年)建成的龟山寺,为福安修建最早的佛寺。高僧灵岩和尚、罗山和尚均在该寺受业,是六祖慧能所传第6代法嗣。佛教在福安的传播源远流长,在民间影响最大。不仅国内许多名寺古刹都有担任...
346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民俗文化
三国时期福安境内即有道教活动。宋代是道教活动的兴盛时期,宋淳祐八年建真庆观,为福安境内最早修建的道观。清代,民间通俗形式的道教很活跃,部分正一派道士不出家,平时与俗人相同,只有在参加法事时才穿上道袍。替死者超度亡魂的叫“道师”,从事斋醮、祈...
346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神话、宗教
多神崇拜。畲族民间往往佛、道、地方神兼信,奉行多神崇拜。信奉的神灵有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宗族英雄田公元帅雷万清、钟景琪、雷万春(兴)、钟志公、李仙娘、盘自能、蓝光辉、钟志深、钟熙、雷大三十二公等;民间俗神有林公大王、灶神、奶娘、五显大帝等;道...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