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4594 条
2021年
76 条
2022年
1273 条
2023年
324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594 条
专题知识
873条
交通
15条
传说、奇闻
5条
其他
88条
动物
57条
区域
68条
医疗
1140条
医药处方
383条
姓氏
144条
工业产品
5条
数据统计
43条
景区
51条
植物
363条
民俗
264条
民俗文化
904条
气候、水文
4条
水果
12条
渔业资源
3条
物产
7条
神话、宗教
53条
粮食
12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24条
美食
9条
艺术
46条
茶
10条
蔬菜
11条
颗粒列表
共 4594 条
192
/
30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866
浙南畲族妇女服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浙南畲族主要从粤东、闽西迁出,进而由闽东迁入,其妇女服色保持尚青、蓝的传统。对于清末民初以来包括服饰在内的浙南畲族风习,胡先骕说道:“(各地畲客)风俗习尚,亦多变更。”尽管清末民初以后,浙南畲族妇女服饰有些变化,但固守衣尚青、蓝的传统。 ...
2867
闽东畲族妇女服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代,畲族男女皆衣尚青、蓝色。到了民国,闽东妇女腰带为蓝,衣有花边,服色转而尚黑。这种尚黑新风也影响了与闽东福鼎邻近的苍南、平阳畲区。浙南靠海的平阳县畲族妇女,民国时“衣多黑色”,与南面同是靠海地区的福鼎、霞浦同一服色。另者,从其与福鼎、霞...
2868
东侨曲尺塘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区域
东侨曲尺塘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城关与乡村的结合部。1979年以来,由福安、霞浦、寿宁县及宁德蕉城区部分边远民族山村的畲族农民陆续到蕉城打工,并在东侨曲尺塘地段先后自行购地搭棚盖房,形成“蓝溪村”。截至2007年10月,现居户有168户,常住人口...
2869
婚仪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婚仪歌,它是随着婚仪不同的程序而演唱不同的歌。如男方在走向女方的路上,唱《度亲歌》。女方在村口的路上堆满荆柴故意拦住男方,唱《拦路歌》。男方将所带肉、禽等礼物送给女方时唱《交礼歌》。女方请男方脱草鞋洗脚、换布鞋,唱《脱草鞋洗脚歌》,然后奉茶...
2870
祭祖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祭祖歌,实际上是一种在“续族谱”仪式上所唱的歌。过去畲族男子年满16周岁时,就要在本宗族的“香火炉”上备案,并传授以本民族的民间信仰和一些辟邪法术,取一“法名”。这一“传师学师”仪式,规格较繁,堂前要悬挂三清、玉皇、南辰北斗等诸神画像,案前...
2871
功德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功德歌,是丧葬仪式上所唱的歌。浙江畲族丧葬普遍用土棺葬,丧仪大致和当地汉族一样,有大敛、小敛、戴孝、送葬、择日、卜葬、祭葬、扫墓等。经济富裕的人家,则要请本族的师公“做功德”。仪式开始也要请神,其内容和程式都和“续族谱”仪式基本相同;接下去...
2872
喜鹊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1.称呼 喜鹊在畲语中有“阿鹊”、“落鹊”、“老鹊”和“客鸟”几种不同的称呼。①客家人大多称其为“阿鹊”,连城客家话为“猪屎鸟”②,据说长汀客家话也是这样的称呼③。据游文良先生考证,畲语的“喜鹊”源于古壮侗语,客家话中的“阿鹊”可能是从古...
2873
母鸡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1.称呼 畲语大多把母鸡叫做“鸡娘”,客家话大多叫“鸡嫲”。 2.命名的根据 畲语中的“娘”可以用于表人名词的后缀,例如,“布娘”(妇女或妻子)。也可用于动物名称的后面表示雌性的附加义②,而客家话中的“嫲”也是女性名词的标记,例如,“...
2874
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1.称呼 潮州畲语叫“鹰婆”,丰顺畲语叫“鹞婆”。③兴宁客家话叫“崖婆”和“夜婆”。④ 2.命名的根据 鹰属于猛禽,猛禽“为性格凶悍的肉食性鸟类,包括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的种类……隼形目鸟类为昼行性猛禽,翅长而尖,飞行迅捷,大多数种类...
2875
南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1.称呼 畲语大多把“南瓜”叫做“金瓜”②,客家话也叫“金瓜”,连山三江客家话叫“番瓜”③。 2.命名的根据 南瓜有许多不同的品种,例如,黄油蜜(成熟瓜皮色金黄油亮)、早熟无蔓南瓜(老熟后棕黄色,瓜肉杏黄色)、五月早南瓜(老瓜皮黄色,...
2876
龙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1.称呼 福鼎畲语叫“宝丸”,其他地方多叫“龙眼”⑤。梅县客家话叫“牛眼欸”,曲江马坝客家话叫“圆肉”,宁化客家话叫“泡圆”⑥。 2.命名的根据 “中医认为龙眼性味甘、温入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主要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
2877
花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1.称呼 福鼎畲语和苍南畲语叫“豆豆”,三明畲语叫“泥豆”②。惠东客家话叫“地豆”,其他大多叫“番豆”。③据游文良先生考证,畲语中的“豆豆”是由两个不同来源的词素组合成的,属于古畲语和汉语客家话或闽方言的合璧词。④ 2.命名的根据 花...
2878
闽东畲族服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畲族男装和汉族差异不大。女装较有特点,上衣是大襟衫,领、袖、襟都绣有花边,大衣襟胸前多有图案。女性在不同阶段发式有分别,16岁前用红绒緾辫子,盘绕头上,称“布妮头”;已婚妇女称“山哈娜头”,随地域而略有分别:霞浦为“盘龙髻”(又称“凤凰髻”...
2879
闽东畲族工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有刺绣、织花带、竹编、剪纸等。畲族人的衣裳、蚊帐眉、被单、肚兜、鞋面、烟袋等,习惯上都有绣花。刺绣者以男性居多。图案多为动植物和几何纹,也有人物,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花带用各色丝线手工编织,长几米到几十米,宽一至六厘米,有“七根花”至“...
2880
闽东畲族歌言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专题知识
畲族把歌谣称作“歌言”,即以歌代言,内容广泛,“俗不离歌”,歌言浸染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唱方法分为假声、真声、真假声结合等三种,畲民崇尚假声,而以二声部盘唱的“双音”(“双条落”)最富有民族特色。以宁德为主要发生地的“畲族民歌”、以霞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