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594 条
2021年
76 条
2022年
1273 条
2023年
324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594 条
专题知识
873条
交通
15条
其他
88条
动物
57条
区域
68条
医疗
1140条
医药处方
383条
姓氏
144条
数据统计
43条
景区
51条
植物
363条
民俗
264条
民俗文化
904条
水果
12条
物产
7条
粮食
12条
美食
9条
艺术
46条
10条
蔬菜
11条

颗粒列表

共 4594 条 191 / 30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851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迎神节,又称迎祖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迎祖活动是畲族人民 用以表达对自己的祖先“忠勇王”信仰的一个传统活动,场面极其隆重。每家每户都要派人出力,只有妇女留在家里接神。迎祖队伍由神铳开路,其后是大铜锣两面,以敲“七声锣”开道;再后是“回...
2852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耕牛节,也称牛歇节。四月初八凌晨,畲族农民要把牛赶到山上吃露水草,梳洗牛身,做牛栏卫生,还以泥鳅、鸡蛋泡酒,或用米粥或薯米粥等精饲料喂牛,严禁对牛棍打鞭甩。这在附近的汉族那里被称为“做牛年”,摆上案供,祭牛神;辛苦忙碌一整年的耕牛,这天要得...
2853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端午节,五月初五。畲民家家要上山采回三指大的茅菅叶,包糯米粽,每只扎成五节长的“菅粽”(附近汉族包的是四角菱形粽)以祭祖先,祈求平安,并互送亲友。各家备制“雄黄酒”,于中午时刻,在住房各个角落喷洒一遍,以除瘟驱疫。与周边汉人风俗一样,只是汉...
2854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请祖节,也称祭祖节。七月初七午后,在家中厅堂设案祭供,挂祖图、立祖杖,除始祖外,也祭祀本姓祖先。祭祖时,先进香敬酒,焚香叩酬,一拜天地,二拜祖先,唱《高皇歌》。然后由长辈讲述祖先功绩、由来,世系行第,及家族家范,教导后人。畲族家祭是祭祖最常...
2855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冬福节,十月初十。畲民在秋收结束后,取刚收获的新米做饭,做糯米糍、杀鸡鸭,先供祭土主,以祈保民安宁,六畜兴旺,然后将糍分送亲友,以庆祝丰收,最后全家团聚尝新,按长幼顺序用膳,最后碗里要留一口饭,桌上要请本家长辈先“动箸”,以示尊敬老人,祝贺...
2856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服饰的款式都是右衽交领衫,上衣下裳制,注重服饰上图案的刺绣,装饰性极强,通常搭配围兜和腰带,脚上带有脚绑,男性服饰与清末的长袍无异。宁德、福安地区畲族女性上衣为黑色右衽交领式,两旁开深衩,后裾长于前裾,衣衩后裾内缝上红边,上衣的服斗上包...
2857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有史料记载,古代畲民“男女椎髻跣足”(载清代李调元《卐斋璅录》卷三),衣尚青、蓝色,着自织麻布。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则高髻重缨,头戴竹冠蒙布,饰呈缨络状。由于畲族盛产蓝靛,畲民用靛蓝将面料染成蓝色或黑色,男装多为蓝色,女装多为黑色,服...
2858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服饰面料多采用苎麻编织而成,现代畲族服饰面料多采用化学纤维材料,以涤纶、棉混纺面料为主。畲族盛产蓝靛,但是由于工业染料的发展,现代畲族地区已经较少有蓝靛的手工作坊,这项技术也面临失传。而采苎麻织布更是少之又少,编织机、纺织机大都年久失修...
2859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的服饰配件有彩带、围兜、耳环、绑腿等配件,畲族女性下身一般穿黑色短裙或短裤,脚上打黑色绑腿(畲民称为“脚绑”)。女性的鞋子为黑色布底单鼻鞋,鞋面绣花,上有一道中脊,所以称为单鼻鞋。男性鞋子为双鼻鞋,鞋面一样绣有吉祥纹样。在服装的外面穿着...
2860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服饰上的图案变化丰富,图案可以概括成角隅纹样、二方连续纹样、适合纹样、单独纹样等几种类型,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图案内容包括各种植物、动物、抽象几何纹,如植物图案有梅花、桃花、牡丹花、莲...
2861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腰带常称“花带”,盛装时束腰用的,素装用蓝布带。个别地方可能连盛装也用蓝布带。腰带,清代时男女皆用,民国时闽东、浙南,女用男不用。 清代对腰带的记载几乎都写作“布带”。腰带,民国文献常写作“蓝布带”。若采用“花带”这一俗称,不能囊括尽不同...
2862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年间浙南畲族男女皆有裹小腿布,色蓝。1922年《浙江温州、处州间土民畲客述略》说:“无论男女,皆裹蓝布。” 民国年间闽东畲族妇女裹小腿布,色黑。据《闽东畲族志》和《福州市畲族志》,民国时,绑腿只女用,既可护腿又可保暖,俗称“脚绑”或“...
2863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关于畲民足履,“跣足”是清代中期以前的状况,“草履”出现于晚清,布鞋是民国才出现的。 直至民国,浙南畲族妇女衣仍尚青、蓝,布料皆苎质,领襟用彩线绣边缘,不用纽扣而以布条打结固定,腰系“蓝带”或“花带”,缚蓝色绑腿,唯个别边鄙地的妇女仍“系...
2864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围裙俗称“合手巾”(闽东)、“拦腰”(浙南)。在民国浙南,劳动时不论男女都围苎布围裙,布色或青或蓝,女用围裙还镶红边,以妇女自织花带作带。在民国闽东畲族,围裙只女用,质料一般是黑色棉布。在福鼎以及霞浦东部,围裙是水绿色,但内层仍旧为黑色。
2865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新探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初《徭民纪略》对闽西畲族文化特征和社会生活的介绍,颇为详细,但忽略了服式服色。乾隆、嘉庆年间,李调元的笔记叙道:“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清代闽北畲族妇女服色也是青、蓝(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