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594 条
2021年
76 条
2022年
1273 条
2023年
3245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594 条
专题知识
873条
交通
15条
其他
88条
动物
57条
区域
68条
医疗
1140条
医药处方
383条
姓氏
144条
数据统计
43条
景区
51条
植物
363条
民俗
264条
民俗文化
904条
水果
12条
物产
7条
粮食
12条
美食
9条
艺术
46条
10条
蔬菜
11条

颗粒列表

共 4594 条 14 / 30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9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艺术
《行嫁》以畲族新娘出嫁时过米筛的风俗,用新郎新娘双人舞与姐妹群舞相映衬的艺术手法,表演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19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艺术
喜花用于过年、办喜事布置门窗墙壁,或点缀器物,题材多为双喜、鸳鸯、蝙蝠、莲花鲤鱼、喜鹊梅花等。其表现形式多有一个严整的外轮廓,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溢。
19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艺术
礼花装饰婚嫁喜庆礼品用,题材多是“花中套花”,山区拿手山珍图案,沿海以海味纹样见长。
19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艺术
供花装饰点缀祭祀供品用,取材与祭典内容相一致。
20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艺术
冥花供丧葬、祭奠抛洒、焚化用,剪法比较简单,艺术性不高。
20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艺术
绣样刺绣花卉图案底样,通常用薄且带韧性白纸剪就。题材多系花鸟草虫,画面疏朗匀称,构图简洁,线条以弧线为主,纤秀、精巧,剪制技术要求较高。
20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福鼎式通常称福宁东路装,上衣分大领和小领。大领中部最高处4~5厘米。多用水红、水绿做底色,加绣花纹。领口装饰有2颗约2厘米粗的红绒球,球心镶有各色料珠,俗称杨梅花,球底托十几片布叶子,有的盛装背后还有银饰小薄片,胸前右边绣有图案,大襟上钉有...
20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霞浦式又称福宁西路装,流行于霞浦县西、南、中部和东部畲村以及福安东部地区。其特点在于前后衣片长度完全相同,也是大襟式,有服兜和系带,可两面翻穿,逢年过节或外出做客穿正面,平日在家或外出劳动穿反面。领口低窄,中部最高处约2厘米。大襟一般是 2...
20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福安式福安大部地区及宁德县畲族女装纹样较简单,只在衣领上饰水红、黄、绿色虎牙纹,服斗上镶有一条3~4厘米宽的红布边,下端靠头处才镶以一块三角红布,两边袖口各缝一块1寸多宽的红布。 女裤与当地汉族类似,旧时是大裤头、大裤管,没有口袋的“便裤”...
20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霞浦式围裙裙身黑色,呈梯扇形,长(高)33厘米,上宽33厘米,下宽60厘米,正中12厘米外两侧有对称的折迭,每侧5~7条,每条宽0.7厘米、长5厘米,与裙身相等,折上有刺绣。两侧边缘,滚镶蓝色窄添条。两侧和上方均滚镶红、黄、蓝、白、绿多种颜...
20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福鼎式围裙大体与西路式相似。但裙身多呈长方形,长40厘米、宽47厘米。裙身上中部用淡绿色绸布作装饰,节日穿用围裙则加绣花。裙带均为织有几何图案或水波纹花带。
20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黑缎官帽俗称“红缨帽”或“红包帽”,是畲族男子专用礼帽,整体青黑,宽沿外敞,顶缀2厘米大的铜质球或红布球,球顶下垂以红线编成的缨穗。民国后用圆沿礼帽,在举行婚礼或逝世时穿戴。
20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凤冠又称公主顶,是畲族妇女婚礼和逝世时使用冠戴。尖顶圆口,戴于发髻上,以红绸带或料珠串扣于下颊。冠体内层用竹箨圈制,外蒙黑或深色布,正中上部装有精致银框小方镜,并配微形剪、尺、书、镜等物件,冠顶用竹篾编织成塔形骨架,外蒙红布,各面贴缀大小不...
20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鞋子传统穿圆口黑布厚底(或木底)有鼻鞋,鞋面上折有一道红色中脊为单鼻鞋,系女性穿用,鞋口边缘镶以红、黄、绿等色边线。鞋面折有两道中脊的为双鼻鞋,系男性穿用。民国期间,传统有鼻鞋,逐渐少见,大多数用作丧服。婚礼则穿长靴。
21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头笄俗称“髻簪”为姑娘紧发用,一对两片,长约10厘米,押于发髻两边,如两片相连的垂叶,上錾凿花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