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774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393 条
2023年
1381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774 条
专题知识
395条
交通
61条
其他
124条
动物
8条
区域
147条
医疗
10条
基础设施
42条
姓氏
131条
数据统计
13条
景区
317条
景物
86条
植物
8条
民俗
99条
民俗文化
212条
水果
13条
物产
50条
疾病
3条
美食
13条
艺术
2条
蔬菜
9条
谚语
19条

颗粒列表

共 1774 条 52 / 11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6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初一过春节,这与全国人民一致。正月半做上元,大房头的祠堂点元宵灯,自十二日起至十五日止。灯有纸灯和玻璃灯两大类。祖祠大门口挂桶形大灯,左右各一盏,灯笼书写“蓝府”二字。灯笼上下边沿画花纹图案。厅门正中挂柑形圆灯一盏,灯笼写祠堂名如:种玉...
76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二月初二日是司命灶君生日,家家户户做“大猪菜粿”拜灶君。
76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三月初三日,称三月节,户户做粿,到祖祠拜祭祖宗。粿料较随意,每户可按自己的物质条件和爱好安排,有的用糯米,有的用籼米,有的用番薯粉等,这是赤岭畲乡民俗的特点。
76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四月过立夏,有“三天吃立夏,三天吃补夏”的风俗。各户都做面粉煎或面粉粿。
77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俗称五月节。家家都缚粽,有肉粽和碱粽两种。午时祭水花,人人擦抹雄黄酒,驱除邪气。家家备一束驱蚊草,一头执在手里,一头点燃,口中念着:“草烟送蚊虫,送去吃树花,倚树丛。”驱赶蚊虫。
771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六月十五日称六月半,每户都做“半年圆”,拜祭祖宗,圆是用白米做成,一部分加颜料成“红圆”,分三层,同放在蒸茏里炊熟,底白色,中红色,表面柑形,称为“满天星”。
77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七月十五日中元,也称普渡。都做面粉“发包”和米糕,但有的村社没有做普渡,十五日又是地官大帝的生日,普遍都有拜祭。
77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兼土地公生日,每户都买中秋饼和猪肉拜祭土地公。拜祭形式有在厝内拜和田头拜,田内插土地公旗,祈求庇佑能获得好收成。
77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九月初九日称九月节,家家户户用米做白圆,每粒都用指按一凹痕,畲乡以外的人称为“狗脚迹”,这被认为是至今尚保留的畲族标志。
77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是水官大帝生日,逐户做“红龟粿”和红圆拜祭水官大帝。
77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十一月冬至日称冬节,家家户户吃汤圆,拜祭祖宗,但丧人家不能做汤圆,只做糕,其出嫁女儿要送汤圆给娘家,娘家以糕还礼。这与别的乡镇不同,别的乡镇是守丧人家端午节不能缚粽。
77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赤岭乡山平村雨霁顶祀三官大帝,所谓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古代认为三位大帝是分别掌管天界、地界、水界之神,所以也称为三界公。三官大帝各有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这也是世俗所谓上元、中元和下元,到时,群众都到雨霁顶拜祭...
77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问名。即互通姓名,放定金,俗称“吊串项”。若双方(尤其是女方)家中人畜平安,家具没有损坏,则婚事可成。
77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订盟,也称“吃小定”。男方给女方猪脚肉、糖仔、糕仔、饼等礼品。女方把这些礼品分给亲戚、邻居,表示此女与人家定亲。
78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纳采,也称“吃大定”,俗称“行礼”。男方送给女方猪肉,要整只猪除头、尾外的带骨猪肉,劈成两半。还有贡糖、猪脚、聘金、“洗屎裙仔红包”,布料、茶果等等。婚书、盒仪书写有格式,男方婚书写“纳采之敬”,礼品有“全猪成头”、“福糖成双”、“猪肩成曲...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