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4 条
2023年
214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4 条
专题知识
37条
交通
1条
公文
8条
区域
17条
景区
114条
民俗文化
37条

颗粒列表

共 214 条 8 / 15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0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和剧中旧有一类戏,称为“时调戏”。时调者,时兴之杂调戏也,这类戏有《打花鼓》、《浪子踢球》、《走广东》、《荡湖船》、《卖花线》、《小放牛》等。今时调戏早已极少单独演出,其唱调大多数用作插曲。
10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单皮鼓:造型与其它剧种的单皮鼓类同,司鼓者为乐队指挥,演奏时用双签击鼓点指挥全场。
10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板:又名“三粒”,因用三块檀木或红木制作而得名,由司鼓者兼司,演奏时以左手击板,右手执签,用于唱腔或演奏乐曲时击打重拍。
10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扁鼓:较单皮鼓小,扁平面,单面蒙皮,架在单皮鼓架上,由司鼓者兼司,用于乱弹中一般的流水、紧板及较轻快的乐曲。
11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抱月:长方形木梆,中间挖空,呈双层,发音较三粒板粗,架在单皮架上,由司鼓者兼司,其作用与板略同,但一般多用于情绪比较激越的场合。
11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鼓:使用较多,由司鼓者兼司,用于气氛激烈或隆重的场合。
11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吊钗:架于大鼓上方,用于比较强烈的乐曲,一般多为散板的第一音,和大鼓同时发响,有时也作为风、雨、水声的音响效果。
11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特大锣:又叫“筛锣”,锣面直径为一米或八十公分等不同规格,发音低沉,余音长,用于威严或悲壮的气氛,如祭祀、拜印等场合。
11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脐锣:又叫“凸锣”,锣面大小规格不一,锣中间一小块突出奶状,所以又叫“奶头锣”多用于寺庙、宫廷音乐及其它特殊音响效果。
11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锣:用于配合各种文武场面,文场所用大锣月面较大,武场所用大锣月面则较小,又叫“武锣”,专人演奏。
11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铙钹:与京钹规格同,多用于武场。
11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钹:钹面较铙钹大而薄,约四十公分左右,多用于文戏和唱腔。
11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小钹:钹面较铙拔小,用于各种文场牌子或配合武戏中的“走边”等动作。
11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小锣:用于配合各种文武场面,或随鼓点单独配合人物上下场,和小钹配合武戏中的“走边”等动作。
12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小月锣:锣面小,平面,演奏时用中指、无名指、小指和手掌控制发音,用于吹打牌子及轻快的乐曲,由打小锣者兼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