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6 条
2023年
252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526 条
专题知识
538条
交通
674条
区域
201条
医疗
30条
基础设施
31条
姓氏
44条
数据统计
74条
景区
153条
民俗文化
683条
物产
43条

颗粒列表

共 2526 条 105 / 16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561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姓氏
缪姓始祖为缪氏(名无考),字稽一,行二。宋真宗时,自会稽迁居钟公庙乡缪家桥。其裔孙分迁鄞江桥、镇海大碶及定海、岱山等地。本乡有缪姓散居,属此派系。
1562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姓氏
薛姓始祖为薛朋龟,是宋政和八年(1118)进士、衡州知县。自福建迁居鄞布政乡薛家。本乡薛姓居住于雪岙一带,虽不多,但属此派系。
1563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姓氏
戴姓始祖为戴阳。南宋嘉定年间,自黄岩迁居古林镇戴家。是为四明戴氏一世祖。本乡戴姓聚居于雪岙戴家一带,属此派系。
1564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间作稻(俗称生晚青)宋·开庆元年(1259年)庆元知县吴潜在《出郊偶赋》(己未六月十七日)诗中有“并岸低畈苗颔长,近陂高陇稻头垂”句,又在《喜雨》中有“雷使巡行遍五方,夹秋不怕旱为殃……己卜晚青催出穗,且将早赤急舂粮”句。可知南宋时鄞县就采...
1565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单季早稻 主要栽于晚稻易受旱涝的地带和早稻收后种植经济作物或休闲的水田,有时也偶因劳力不足而栽种。
1566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单季中汛稻 主要栽于温、光不足的山区、半山区地带。
1567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山区略于种植。1956年在推广连作稻同时,也提倡改中汛稻为单季晚稻,此外,连作晚稻的秧田也种单季晚稻。1985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后,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单季晚稻面积又有增加。
1568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旱地种粮 山区占有一定比重。其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者,多为棉花前作,种植大小麦或蚕豆。一年二熟者,全山区多为大小麦(或蚕豆、豌豆、马铃薯)——玉米(或甘薯、高粱、黄豆)。一年三熟多为间作套种。
1569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大麦 建国前种植的品种有四棱大麦、六棱大麦、裸麦。五十年代先后引进种植,面积较大的有二棱大麦、立夏黄。1963年由宁波地区农科所引种矮白洋,亩产208公斤,比立夏黄增产16%左右,1971年本地引种面积占大麦总面积50%左右。之后,引种早熟...
1570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小麦 建国前多为地方品种,主要有紫皮小麦、黄皮小麦、光头小麦。1952年引入南大2419,经逐年扩种,1959年占93%左右。1972年引种“908”和麦场一号。“908”成熟早、耐湿性好,1977年种植占70%左右。此后七年中为当家品种。...
1571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玉米(俗称六谷) 据明·万历元年(1573)田艺衡《留青日札》载:“御麦(玉米)出于西番,旧名番麦……吾乡(杭州)传得此种,多有种者之”,推定鄞县在此前后亦有种植。建国前种植的大部分为农家品种,为早稻六谷、红须六谷、糯米六谷。1952年~1...
1572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甘薯(俗称蕃薯) 据《金薯传习录》陈世元追述,“康熙初年(1662)元先大人客于鄞县,鄞多旷土,先大人阴栽种,凡地迩斥卤诸硗,确教其土人如法布种,初,犹疑与土宜不协,经秋收卵,大逾闽地。”种植品种建国初期以红皮白心为主,其他有白皮蕃薯,红皮...
1573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马铃薯(俗称洋芋艿) 本地种植约一百年历史,所种品种以土种居多。其余有甘肃种、荷兰种、里外黄等。
1574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物产
豆类 蚕豆以“牛踏扁”为主。豌豆有白豌豆和红豌豆两种。黄豆,在建国后种植的主要有“六月黄”、“七月黄”等品种,八十年代初推广“矮脚早”,因成熟早、产量高,深受农户欢迎。
1575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素为早稻的当家肥料。其“梢间开紫花、结弯角、中有子、黍米大,状如腰子”(《群芳谱》)。本地在清末已广为种植。《鄞县通志》载:“紫云英即四乡所种草子也,深秋撒之,三月开花……割后淹水之,用以肥田。”解放前农户偶有种之,建国后,政府重视积肥,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