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2056 条
2023年
220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056 条
专题知识
2581条
习俗
142条
交通
4310条
人口
26条
公文
1343条
其他
15条
军事区
17条
农作物
61条
制度
511条
动物
196条
区域
4701条
医疗
124条
古迹遗址
36条
商业区
18条
器物
3条
国家
3条
基础设施
148条
处方
2条
天文
7条
姓氏
82条
官职
184条
居住区
8条
工业产品
23条
工业区
1条
工程
14条
技艺
1条
数据统计
3005条
景区
746条
植物
191条
民俗文化
1220条
气象
1条
渡口
18条
烟草
1条
物产
1785条
税收
130条
粮食
5条
经济作物
33条
自然景区
19条
自然资源
16条
药物
1条
财政支出
125条
资源
149条
驿站
10条

颗粒列表

共 22056 条 1439 / 1471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157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直奉交战期间,有直系混成十三旅军队驻防芦台,此时芦台有一贫民,姓字不详,只有诨名人称大鸟,夫妻过着穷困日子,后来大鸟病死,妻子生活无着,竟寻短见而死。两个穷人的死,无声无息谁也没有在意,不料听说此事十三旅旅长竟向芦台士绅提出指责说:地方出...
2157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唐山至芦台的铁路是我国最早建成的铁路之一。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唐胥铁路延展到芦台,全长三十二公里,耗银十三万五千两。同年,铁路修到北塘。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修至塘沽,八月修至天津,这就是史称的北洋铁路。说到芦台车站,不能不说...
2157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区域
2157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区域
第二道贝壳堤,形成于距今三千四百年前,海岸线又稳定在北起宁河县的赵学庄经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津南区、葛庄、沙井子,一直向南伸延到河北省黄骅省武帝台一带。
2157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区域
第三道贝壳堤,约形成于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大约在宁河县北闸口,经天津市东丽区白沙岭到津南区泥沽向南伸到河北黄骅县一带。
2157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区域
第四道贝壳堤,形成于七百余年前,是距现代海岸线最近的一道贝壳堤,北起蛏头沽向南经北塘、新河、高沙岭至歧口黄骅县一带。
2157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海豚骨骸出土于张子铺,比较完整,全长2.40米。
2157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芦苇,是一种耐盐碱喜湿潮的野生植物,历来属宁河县重要天然资源之一,多用于织编席篓等。由于境内碱滩、洼淀多,为芦苇的滋生提供良好自然条件,七里海大洼淀苇田面积达7.5万亩,是境内产苇重地。新中国建立初,苇田面积6万多亩。60年代后,弃苇种粮,...
2157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水稻栽培在宁河县有悠久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明朝末年本县开始引种水稻,清雍正四年(1725年)设局营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推广种稻。同治四年(1865年)曾大规模开发稻田。宁河的水稻1941年以前有大白芒、葫芦头等品种。1941年始,...
2158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县使用的冬小麦品种为:红皮麦和白皮麦。50年代引进了早洋麦、农36、183、311、碧玛号等。60年代引进了东方红3号、农139、北京6号、8号、11号等。70年代后期到1986年县内使用的小麦品种为东方红3号、丰抗2、7...
2158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新中国建立初期使用的品种为小红芒,大白芒。50年代引进了碧玛1号、4号和碧玉麦。60年代使用了石家庄407、甘肃96、吉札、阿勃、阿夫和六石准等。70年代普及使用了辽春5弓、6号。至1986年使用的小麦品种为津春5号、4号和8319、833...
2158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新中国建立初期使用的品种为竹叶青、大蛇眼、二蛇眼、黄、白粘和燕窝等。50年代引进了歪脖红、牛心红、打锣钟、红壳红、黑壳红、大狼尾和武大郎高梁。60年代又引进了多穗高梁,六十日还家,分枝大红穗,九五分枝、熊岳253、360等。70年代开始以杂...
2158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新中国建立初期使用的玉米品种为白马牙、黄马牙和灯笼红。50年代增加了金黄后,英粒子、东陵白和八趟白。60年代又增加了反帝105、白单4号、群壮101、丹育6号、丹育2号。至1989年县内当家品种有京杂6号、单育13号、沈单3号、唐玉1号、鲁...
2158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每亩密度不足2000株,亩产籽棉100斤左右,上世纪50年代中期,推广了多留果枝,少放果节,时到不等枝,枝够不等时的整枝方法,每亩密度达4500—5000株,平均亩产籽棉250—300斤。
2158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宁河县传统的大豆品种有“大黄豆”、“大青豆”、“小青豆”、“黑豆”等。上世纪80年代,全县的大豆一直是本地家种,1989年使用的是锈交30。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