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2056 条
2023年
220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056 条
专题知识
2581条
习俗
142条
交通
4310条
人口
26条
公文
1343条
其他
15条
军事区
17条
农作物
61条
制度
511条
动物
196条
区域
4701条
医疗
124条
古迹遗址
36条
商业区
18条
器物
3条
国家
3条
基础设施
148条
处方
2条
天文
7条
姓氏
82条
官职
184条
居住区
8条
工业产品
23条
工业区
1条
工程
14条
技艺
1条
数据统计
3005条
景区
746条
植物
191条
民俗文化
1220条
气象
1条
渡口
18条
烟草
1条
物产
1785条
税收
130条
粮食
5条
经济作物
33条
自然景区
19条
自然资源
16条
药物
1条
财政支出
125条
资源
149条
驿站
10条

颗粒列表

共 22056 条 1424 / 1471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1346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实行,规定实行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是为现行兵役制度。
21347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5年7月,在民兵中进行预备登记,并对复员、退伍、转业军人按照条件履行预备役士兵和军官登记。县兵役局设预备役军官管理科。1961年后,预备役登记停止。1983年7月,在基干民兵团的基础上组建预备役部队。
21348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基础设施
新河机场位于塘沽港口附近,国民党军队在这里设有飞机场,四周建有水泥碉堡等坚固工事并架设电网,内设四座大型军火仓库,储藏的军火可供6个正规师打8个月。民国36年(1947年)4月4日午夜12时,宁河县大队500多名指战员,在队长武宏带领下,由...
21349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地秧歌在宁河县普遍流行,由古代“村田乐”演变而来。宁河县其它花会多由地秧歌演变而来。此种秧歌分为过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过街秧歌,走街串巷、边扭边走,舞姿简洁明快。场子秧歌则在广场、街头打场演出。先由两个武生打扮的人物,手舞花棒,开路打场,...
21350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小车会、跑驴亦为宁河县流行的民间歌舞,二者皆以跑为主。小车多为竹、秫秸制成,车身以彩绸围饰,两侧画有车轮印迹以遮挡演员两腿。上有布蓬,车上演员为女妆,浓装艳抹,拉车者扮为年轻小伙儿,推车者为老翁。有时扮作生、旦、傻小子、老旦等角色的随后。秧...
21351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这一民间歌舞起源很早。《列子·说符篇》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汉魏六朝百戏中叫“跻伎”,郭璞《山海经》注称为“乔人”,宋代叫“踏桥”。清以来才称“高跷”。高跷分高、中、低三种。高者丈余,低者三尺左右,并有文...
21352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跑旱船也是宁河县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太平广记》载,早于唐朝就已流行。《燕京岁时记》载:“跑旱船者,乃村童扮成女子,手驾布船,口唱俚歌,意在学游湖面采莲者”,而今却又有发展。道具多为木、竹或秫秸扎成船样,四周以布围饰,上绘有鱼跃水面和日...
21353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龙灯历史悠久,在汉代已有记载(见《春秋繁露》),按传统习惯.“龙”的形象为吉祥的化身。宁河县所流行的“龙形”一般有竹、木、纸等扎成。节数不等,但必单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节内能燃烛。舞时,由一人持彩球戏龙起舞。随着锣鼓及其它打击乐器的伴...
21354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狮子舞又称耍狮子。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时已经在民间流行,此舞有太狮、幼狮之分,太狮为两人合扮的大狮子,幼狮乃一人扮的小狮子。扮武士者,手持彩球,引逗狮子作腾、跳、翻、扑等表演。演出时,分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表现狮子的温顺性格,表演搔痒...
21355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为宁河县芦台镇流行较久的民间花会,又是一项民间体育活动。罗汉,民间称作是僧人中修行得道者。罗汉会,则集中众多罗汉(陀)叠起来,表演多种花样。所以又称叠罗汉,扮演罗汉的人,必须体魄键壮。明清时,因芦台漕运业发达,而出现“脚行”组织。装卸工人则...
21356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为宁河县潘庄镇一带流行较大的民间花会,又称鹤翎灯会。表演者多以鹤形扮装,且有双翅缚于双臂,身背鹤灯,脚踩高跷而表演。这一花会融花灯、高跷、秧歌于一身,绕有趣味,颇为流行。1989年宁河县潘庄镇的“鹤翎会”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河之秋...
21357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这一花会,由民间武术演变而成。清及民国时期,宁河县民间武术颇为盛行。民国13年(1924年)在芦台镇曾建有武术馆,所练多为形意和少林派。后,常有习武之人,以武术表演参加民间花会表演,一直延续到80年代。
21358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景区
田庄坨战国——汉代古文化遗址 距县城芦台镇北20公里,板桥乡田庄坨村西南200米处,时代为战国——汉代。1953年发现,地势高于其他地面,现为耕地。1979年曾试掘,面积为25万平方米,文化层深度为0.4米。地面散布大量夹砂红陶、灰陶等残片...
21359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景区
双坨西汉古文化遗址 距县城芦台镇西35公里,潘庄镇西塘坨村西1500米处。时代为西汉,1975年发现。地势较其他地面高出1米许,面积为3万平方米,文化层深度为0.3至0.4米。暴露遗物多有泥质灰板、筒瓦、陶釜、陶缸口沿,夹砂灰陶缸口沿及绳纹...
21360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景区
林节战国——汉代古文化遗址 位于县城芦台镇北15公里,宁河镇林庄村东南500米处,时代为战国——汉代。1977年发现,面积为22.5万平方米,文化层深为0.25至0.4米,暴露遗物有砂红陶釜、瓮、泥质灰陶盆残片及筒瓦板等。为居住遗址和墓葬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