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65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961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贴门神:家乡早期的门神都是能驱鬼镇妖的武将,如秦琼、尉迟恭、燃灯道人、赵公明,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保佑一家出入平安。文官门神以赐福天官居多,大都贴于院内堂屋门上,彰显着迎福进财的心态。进门后,在屋子里面的门上,一般都会贴上一对门童,对开的年画...
962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请祖宗:春节作为一年的大节,是家祭的重要时段。上坟请祖仪式人们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是在大年三十早晨,家家户户在家族长辈带领下,到村外祖坟,一同拜祭。请祖先之灵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除夕之日,要祭祖先、祭天地。屋内设供桌,安放祖宗灵牌...
963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除夕守岁: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全家老小彻夜不眠,俗称“熬夜”、“熬五更”。古时候守岁有两层内涵,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祝福父母长寿。守岁的风俗,既有对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
964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压岁钱:晚辈向长辈贺岁叩头,长辈要给孩子们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蕴含了长辈对晚辈自上而下的关爱。和传统习俗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春节期间给父...
965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接生:婴儿降生,在民间被称作“添喜”或“添了”。俗语还将孕妇生孩子称作“坐月子”。产妇居室的窗户要用红布遮盖严实,窗外挂上红布条,一是让邻舍知道家里添人进口了,二是提醒人们,屋内有产妇,不要随便进入。另外,挂红还有避邪驱灾之意。旧时,孕妇生...
96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开口:婴儿出生后,还需等其排出胎便后,才能喂人奶。在此之前要给他口中用细布沾煎开的甘草水,俗称“开口药”。婴儿排出那黑绿色的胎便后,家人要请一位正在哺乳的妇女为他喂奶,称“开口”。女婴,则要请哺育男孩的妇女来开口。旧俗产妇坐月子以内男人不宜...
96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起乳名:婴儿生后先要有个乳名,一般多由产妇的婆婆给取。在民间,期望孩子好养活健康成长而常取“狗剩”、“铁蛋”、“石头”、“狗不理”等贱名;还有取“拴住”、“留住”之类。带有祈盼意义的,如“来福”“有福”、“福旺”、“福来”;若头胎是女孩,往...
96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洗三:旧时,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三天,由“老娘”为其洗澡,称为“洗(喜)三”。洗三仪式在产房举行,炕上铜盆中盛温水,放艾叶、桃枝等少许,盆外放葱数根。老娘打开襁褓,将裸体婴儿抱在怀中,用软布蘸温水擦拭婴儿脸、手以及全身。给婴儿洗时,老娘嘴里念念...
96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剃胎头:在婴儿出生后的12天时给婴儿剃去胎发。因为人们认为孩子出生过12天后,就算保住了性命,越往后就越好养活了,所以这天要举行一个小礼仪,先由“全可人”妇女抱着新生儿,请剃头师傅用剃刀剃去婴儿的胎发,家长将胎发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缝进婴儿枕...
970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满月礼:是备受重视的一个礼俗。婴儿满月这天,主家要大摆宴席,款待亲朋。通常为请亲朋好友吃汤面、煮鸡蛋。婴儿满月过后,产妇可携婴儿在娘家人陪同下回娘家小住,少则几天,多则十天半月,全凭婆婆根据当时情况一口而定,叫作“挪臊窝”。临行前,要给婴儿...
971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百岁礼:婴儿到了一百天称“百岁”。民间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预祝婴儿无病无灾、长命百岁。是日,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被请来参加宴会。来宾自然也要携带礼物,还要给婴儿红包儿(礼钱)。特别是婴儿姥姥家,除送衣物外,还要送给新生儿“长命锁”、“手镯”、...
972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抓周礼:婴儿到一周岁时举行。即:置食品、玩具、笔砚、马鞭、算盘于饭桌上,让婴儿信手抓取,以先抓之物,测小儿成年后的功业,试其志向。比如,孩子抓到笔砚之类物品时,人们会交口称赞这孩子将来定能成材,出人头地;若抓了点心之类食品,则被认为没多大出...
973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说媒:俗称“提亲”。旧时,儿女的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媒妁”,是指那些撮合男女成婚的媒人。为男子提亲为媒,为女子提亲为妁。旧称那些专门从事婚姻介绍并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中老年妇女叫“媒婆儿”。正月不说媒,因媒与没同音,...
974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换帖:女方父母,同意求婚要求后,男女双方互换名字及生辰八字帖,各请算命先生为男女双方合八字。合八字是根据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理论来推断彼此是否相生相克。此外,还有属相不合不可通婚之说,最典型的是流传于民间的“...
975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订婚:合婚问卜后,双方同意婚配,由男方择吉日,备彩礼,将“龙凤帖”装入拜匣,送至女家,女方家长接过“龙凤帖”和“彩礼”,然后将自家女儿的“龙凤帖”返送男方,说明此婚已订,并设酒席招待女方家长,由族中和邻居长辈陪同喝喜酒。相当古俗“订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