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56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82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旧俗为“鬼节”。当日晚,僧人乘船,吹打乐器,诵盂兰盆经,俗称“放焰口”。另有放河灯一习,即:把糊好的“莲花灯”放入河中,顺流而下,河中星灯明火,为溺死者求复生之路,家家烧纸敬鬼,上坟祭祖,超度亡灵。
82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适逢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节”,亦称“团圆节”。是日要祭奠祖先,老妇人供兔神,亲朋好友互赠月饼、糖果、酒等礼物。当夜,全家聚饮吃团圆饭,称“圆月”,故有亲属未归,席上必置杯筷,象征阖家团圆。还有把河蟹放在盘中爬行,...
82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九月初九称“重阳日”,宁河旧志记载:“九月重阳,元宵登高之会,而田野以其时放牲畜。是月也,晚秫早收。故当地有九月九撒猪放狗之说。”
82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民众用彩纸剪成衣服,到墓地焚烧,名曰“送寒衣。”
83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腊月初一:腊月初一,民间有“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生虱子不生病”的说法。是日,多以玉米、元豆等炒熟(俗称爆米花)食之。
83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腊八节:腊月初八,俗名“腊八”。原为佛门节日,后传到民间。当日,各家争相早起熬“腊八粥”,有“谁家的烟囱早冒烟,谁家的高梁早红尖“之说。粥里一般放栗子、枣、杂豆、黏秫米等杂粮,有象征“五谷丰登”之意。宁河的民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
83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祭灶:腊月二十三,旧传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民间俗称“过小年”。之前人们打扫房屋,意谓怕灶王爷把土带走。晚上,先用秫秸插一匹马,预备些谷草及“糖瓜”(麦芽糖做成的瓜形、元宝形及圆球形)等物,然后从龛内揭下灶王爷画像,口说“灶君到天庭,好话...
83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报喜:生命的诞生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人们举行各种活动来祈祷、祝福、庆贺。生儿育女不仅是个人的、家庭的大事,也是家族、亲族的喜事。从婴儿诞生之际,一直到婴儿一周岁,礼仪活动频繁多样,充分体现了父母、家庭、家族乃至社会对新生命的关怀。...
83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三朝礼: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正式礼仪(俗称“三朝”)。这天,亲朋邻里都携带贺礼前来道喜,生子之家设宴款待客人。三朝礼这天的另一项礼仪是“洗礼”,俗称“洗三”,一般是将婴儿放入木盆中洗浴,称为洗礼。
83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满月礼:满月礼通常为请亲朋好友吃汤面、煮鸡蛋,落胎发(理发)。理发时额顶要留“聪明发”,脑后要蓄“撑根发”,眉毛则全部剃光。
83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挪骚窝:婴儿由外婆或舅舅抱到自己家中做礼节性小住,即为“挪骚窝”。
83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百岁礼:婴儿到了一百天称“百岁”。百岁这天亲友携礼来贺,主人设宴款待,此礼意为祝福婴儿长命百岁。
83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抓周礼:婴儿到一周岁时举行“抓周礼”。即:摆放各种象征物品,随其抓取,试其志向。这日,还有试鞋的仪俗。即让小孩试穿新鞋,民间普遍流行的是虎头鞋,用黄布精心制作而成。鞋头绣一虎头,虎额绣“王”字,虎为“百兽之王”,小孩穿虎鞋可以壮胆避邪,顺利...
83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命名礼:由长辈给孩子取名,除学名外,长辈为使孩子健康长寿而取一贱名。如:狗剩、二憨、石头、铁蛋、拴住、留住之类。
84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婚礼:宁河古代婚礼是人生大礼,《宁河县志》(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记载:“合两姓,先用媒妁问名。已定,男家为女纳徵。具启一,通用名帖,备羊酒,谓之“订盟”。女家依次回复,谓之“允盟”。此后,男家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亦有用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