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55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81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物产
桅子,含有干草酸及钾、钙盐类,具有补胆益气,清湿火热,清心消烦,利胆止痛的作用。
81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大年初一”。大年初一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宁河地区在除夕...
81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初二:旧称:迎财神。旧时,家家户户都要供财神,烧香叩头,家里的水缸要挑满水,意在财源不断。
81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在民间视为过小年。是日,家家多食肉馅水饺,剁馅寓为“剁小人”,包饺子意为“捏住小人的嘴”。煮饺子时要格外小心,以防饺子煮破,煮破了则意味着一年内琐事太多。
81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初八:按旧例,初八日各店铺门面要刷洗一新,明牌匾,挂旗幌,张灯结彩,意寓开张大吉生意兴隆。
81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亦称灯节或上元节。《宁河县志》记载:“元夕前后,城镇悬灯三日,乡村亦插灯相庆,击鼓摐金,陈百戏以为乐,食糖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元宵和水饺,象征阖家团圆,美好和睦。是夕,男女老幼着盛装街游,谓之“走百病...
81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填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民间有“老鼠娶亲”的传说。一般农户寅时在室内、院内以草木灰画圈,名曰“打囤”。后在囤内放少许米谷,名曰“填仓”。其意在于祈望秋后能囤满仓流,获得好收成。
81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中和节: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亦称“懒龙出窝”。当日天亮前,家人把缸里的陈水淘净,灌进水壶,从缸的底部开始滴流,细水长线,连绵不断,一直引到河边;亦有用草木灰如前做法,称“引懒龙出窝。”之后,从河里灌满水引到屋内水缸边,名为引来“勤...
81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立春:亦称“打春”,是日有吃萝卜和春饼之俗,谓之“咬春”,意为大地回春,农事开始。
82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十天,民俗有踏青扫墓之习。当日,民众带纸钱、香烛和祭品到自家坟莹添新土、压纸钱,焚香化纸钱祭奠祖先,谓之“添坟”。添坟时在坟莹四周插柳、栽种松柏,族众多合食,俗称“吃寒食”,儿童放风筝为戏。
82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药王庙会: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药王生日,民间有“穿罗挂纱”之说,意夏季来临。旧时,乡民云集到药王庙焚香化纸,祭祀药王,是日商贾聚集,交易甚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此俗革除。
82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节前家家开始包粽子,张贴“符钱”,悬挂钟馗画像,屋檐下或院门两旁插上“艾草”。另外,还要给小孩腰间或脖子上挂一个红布缝制的小葫芦或小荷包,内装花椒、柳蒿籽等物,意在避瘟消灾。还有用雄黄酒涂在小孩的额头上或洒...
82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民间有“六月六看谷绣”的谚语。人们吃炒蚕豆或炒黄豆,多在此日晾晒衣物。旧志记载:“六月六,炒米花,曝衣晒书,入伏造醋、制面酱。是月,恒望晴,惧淫雨伤稼。”
82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进伏:伏指伏天。旧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之民俗,此俗沿袭至今。
82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传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喜鹊为牛郎织女搭起“鹊桥”,这一日,妇女们要向织女“乞巧”。做法是:用碗或盆盛净水,晒于阳光下,将绣花针置放于水面上,观其水底阴影粗细,以鉴评妇女手巧手拙,故为“乞巧节”,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