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42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16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 类型: 专题知识
梗绳,是用来勒笤帚苗和笤帚把的,最早是一米左右长的牛皮筋绳,后来有了钢丝缆绳,比牛皮筋绳结实、柔软还好使,就都换成钢丝绳了。用时,只需将一端连在腰带的横杠上,另一端栓上铁钩挂在脚蹬的棍子上或勾在固定好的木桩上,用力将笤帚需要禁锢的部位勒紧,...
617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 类型: 专题知识
铁丝(或麻绳)是用来紧箍笤帚头和笤帚把的,把洇湿的高粱苗和杆,按二寸左右的距离用梗绳勒紧,趁机缠上铁丝或麻绳,使其笤帚头部和柄部牢固硬挺。
618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 类型: 专题知识
便帽,就是人们常说的夹帽子,包括军帽、工作帽、鸭舌帽等等。村里干活的人戴夹帽子的居多,工作帽和鸭舌帽很少有人戴,军帽在文革期间盛行了一段时间,后来除了复员兵很少有人戴了。
619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 类型: 专题知识
棉帽,指絮上棉花的帽子,包括狗皮帽子和毡帽,冬天要靠的就是这三种帽子。除太冷的天气,一般戴狗皮帽子的不多(说实话,那时拥有狗皮帽子的也不多);棉帽子一般都是自家做的,式样不太好看,年轻人几乎都不愿意戴,但比较暖和,中年和老年人戴的居多。后来...
620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 类型: 专题知识
毡帽,则是老头们的最爱了。曾有歌谣这样传唱,“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婆要个花棉袄,老头要顶新毡帽”。记得那时村里老头们戴的毡帽多是两耳式的,冬天可以落下两耳防寒,天暖时可用掖进帽子里。小时还听到过关系毡帽的传说。相传在越王勾践时期,...
621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 类型: 专题知识
草帽,主要是麦秸秆编的和高粱秆皮编的。麦秸秆编的一般都是圆顶像礼帽,单边沿较大,用以遮阳。用高粱编的都是圆形尖顶,人们叫蘑菇帽子。还有用马灵辫草编的(就是刨炊帚的那种草)。农村干活,戴草帽的时间最长,戴的人也最多。一般是春天耪地时就开始戴草...
622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 类型: 专题知识
锄头是农村最普通的农具。一根光滑且笔直的圆木长柄,深深地镶入一个像鸭脖子一样勾回来的铁裤里,鸭脖子那头衔接着一块薄薄锄板。锄板根据用途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平板锄,适用于锄高粱、玉米、棉花,宽垄农作物,而另一种类似月牙状锄板打磨的光亮如镜,锋...
623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 类型: 专题知识
模子,是用黄土烧制而成的,图案呈凹型,有各种图案,有京剧脸谱、有人物造型、有动物、有植物。那时,模子从走街串巷的推车小商贩购买或用破烂交换。
62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区域
七里海在宁河县东南部,在县城芦台镇西23公里处,距天津市区30公里。七里海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区域,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带有古海岸特色的滨海湿地。七里海由地质构造、湖盆洼地、海陆变迁、气候波动...
62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高丽,是朝鲜国的古代名称,“始见于公元六世纪初,北魏正始中(公元504-508年)”(注1)。在朝鲜的史书中通用的是“高句丽”,在中国的史书中则多用“高丽”。1392年改为李氏朝鲜,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
62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关于潘庄的传说流传的版本很多,《津门谈古》说潘美死后葬在潘庄。据史料文献记载,潘美,河北大名人。曾任幽州、并州、忠武(今许昌市)州节度使。990年奉宋太宗赵匡胤之命率军到监官庄(今潘庄)一带抗击辽朝萧太后南侵,双方对峙一年之久,之后在那里激...
62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王母娘娘是民间的俗称,道教神名为西王母,还有瑶当池金母、金母元君等美称。 说起王母娘娘自然是家喻户晓,在我国民间人们心目中她是天界女仙的最高“领导”,是玉皇大帝的妻子,是天界的“第一夫人”,而王母娘娘最早并不是玉皇大帝的夫人,道教说她是东王...
62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天上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这就是人间常说的那七个美丽的仙女,人间传说和董永结合的是七妹。这七位仙女都婀娜多姿,如花似玉,温柔善良。个个身穿淡绿色的纱裙,风一吹,宛如七只开屏的孔雀,迷倒了人间和天上的百种花草。 在...
62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说起孔子,人们自然会想起史籍中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之教,始于孔子”。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我国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及其所作的杰出贡献,是无法估算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公元前551年出生-...
63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赋诗记述秦始皇在秦皇岛勒石以志的事情,这就是脍炙人口的“东临碣石有遗篇,一片汪洋都不见”的著名诗句。别看秦始皇到秦皇岛只有一次,时间还那么短暂,为了怕后人忘记,还专门请“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但是秦始皇在天津却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