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37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41
宁河县服饰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服饰:清末民初,女多穿旗袍或偏襟短衫、长裙。男穿长袍马褂、棉长袍。后,城镇学生有着中山装,一般居民多着长衫。农民多数穿自织自缝的中式对襟衫、对襟袄和深裆裤,腰肥裆深,束布腰带,绑腿带。幼儿多穿开裆裤,掩襟衣。解放初,流行中山装、列宁装、学生...
542
宁河县器用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器用:新中国建立前,餐具有陶盆、陶罐、粗瓷碗、竹筷子;茶具有扣碗、带套的瓷壶等;家具有条案、八仙桌、“官椅”(靠背矮)、“美人椅”(靠背高)、条凳(较宽者称春凳)、方凳、三腿凳、躺箱、立柜、靠山镜、帽镜(装在木架上)、掸瓶、吊钟、坐钟等;卧...
543
宁河县赌博陋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赌博:新中国建立前,赌风较盛,有长年赌客,也有临时赌徒。其形式有:抽签、摇盒、押宝、掷骰子、推牌九、打麻将、玩纸牌等。一夜输赢,少者几千几百元,多者拆房卖地,妻离子散。宁河县芦台镇、丰台镇等较大的城镇,均设有专门赌场。新中国建立后,政府严禁...
544
宁河县吸毒陋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吸毒:吸毒恶习,1937年至1946年日伪时期最盛,仅芦台镇就有烟馆4处:“岳纪膏店”、“大成膏店”、“玉记膏店”、“鹤远膏店”,经营鸦片。还有日本人、朝鲜人(时称高丽人)开设的“白面(海洛因)馆”,丰台镇、宁河镇也有日本人、朝鲜人经营的“...
545
宁河县跳大神(巫医居多)陋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跳大神(巫医居多):新中国建立前,城乡有人以“跳大神”为业,骗取钱财。“跳大神”的有男有女,男的称“某某太爷”,女的称“某某奶奶”或“某某仙姑”。所跳之“神”,假借“胡(狐狸)、黄(黄鼠狼)、柳(蛇)、白(刺猬)、灰(老鼠)”等5大“仙神”...
546
宁河县求雨陋习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求雨:明、清时代,每逢大旱,乡村便有人聚众到龙王庙上供烧香,虔诚祷告,祈求龙王施恩,大降甘霖。并许愿为“龙王”唱大戏、修庙宇,再塑金身。这种求雨活动,多为群众自发组织。当时,有些县令也为表达自已悯民灾难之情,亲临现场祈求或下令全县禁屠三日,...
547
农业谚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业兴,百业旺,粮食不收断百行。 种麦不出九。 春麦种在水上,收在火上。 立冬不出菜,就怕大雪盖。 当冷不冷,无好收成。 今年积下来年粪,莫等春种忙一阵。 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 早种一天,早收十天。 惊蛰快耕地,春分犁不雨。 立秋定旱涝...
548
气象谚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先下牛毛无大雨,后下牛毛无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早怕东南,晚怕西北。 鱼鳞天,无雨也风颠。 青蛙叫得欢,必有阴雨天。 霜重见晴天 露水起晴天。 蜘蛛张网有好天。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晨雾即...
549
生活谚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远亲不如近邻,隔壁不如对门。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 大雁一声叫,穷汉子吓一跳。 丑妻近地家中宝。 饱带干粮热带衣裳。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儿。 萝卜快了不洗混。 九河下稍,十年九涝。 酒色迷人胆,财宝烧人心。...
550
石匣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万历年间。一天,面黄肌瘦、衣衫蓝缕的婆媳二人,来到芦台镇南盐碱地里挖野菜。忽见野菜丛中有一石匣,半卧土中。婆媳二人甚觉奇怪,于是唤来众人,但怎么也打不开。不久有一乞丐来到这里,口念:“想要石匣开,除非了凡来”,说罢不见踪影。日后,县令袁了...
551
卧龙桥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丰台镇北有一座石桥,宽不足一丈五,长不过三丈。因年久失修,破旧寒碜。但它有一个不平凡的名字——卧龙桥。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每到雨水季节,丰台一带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这天乾隆皇帝又接到许多地方因洪水受灾的驰报,又想不出一个妥善办法,因而愁眉...
552
天尊阁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明朝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后,由刘伯温陪王伴驾到冀东平原巡视。来到东丰台驻马眺望:北面,莽莽的燕山隐隐可见;东面、西面和正面,都是一片无际的大草原,道道河流象条条银龙,从北向南,扇面似的逶迤奔来,在这里跟冀运河汇集一处,汹涌入海。刘伯温看罢,不禁...
553
潘庄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离天津不到70里的地方,有一个潘庄镇。据说宋朝那个无恶不做的奸相潘仁美就出生在这镇上。潘家在这里专横跋扈,因而把此镇立名潘庄。 自从潘仁美做了当朝太师以后,总想谋反篡位,在潘庄私建官宅,雕梁画柱,九龙盘绕,金壁辉煌,和王宫金殿一般无二。家中...
554
杨虎子河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杨虎子河,杨虎子河, 穷人血泪流成河。 日本鬼子收大米, 穷人手捧糠窝窝。 离杨虎子河不远的俵口村原来有个壮汉,名叫杨景增,身高马大,虎头虎脑,人们送他个绰号叫“杨虎子”。日本鬼子开进宁河县,俵口穷的没法活。于是,他撑着一只破槽子船来到任凤...
555
打席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东丰台的周围尽是低洼苇塘,许多人家靠编织苇席为生。从明朝开始,官府立下席税,卖一领苇席,要纳很重的赋税,使贫苦的农民越发活不下去。于是,席民们就联合起来,跟官府说理抗税。清朝宣统元年,在一次冲突中,席民死了好几个人,官府万不得已,答应暂时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